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

ID:42754750

大小:109.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九戊戌变法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2 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图3 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图1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1所示历

2、史事件及其影响。(6分)(2)为什么说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7分)(3)图3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2分)参考答案:(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2)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场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资产

3、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3)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

4、,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

5、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摘编自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9分)参考答案:(1)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科举制度落后、闭塞,不能选拔出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清末新政”的推动;袁世凯等人的努力。(2)积极方面:建立了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式人才,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儒家传统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消极方面:造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和

6、不安;导致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度不稳;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冲击。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广泛阅读了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译著。他接受了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的概念。他对中国衰弱的诊断表明,中国人个人的忠诚对象是统治者,而不是中华民族;儒家学者谈论天下一统,没有优先有效地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专制和独裁是腐败和中国衰弱的根源所在。他相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为一个真正民主和代议制的政府做好准备,反而认为君主立宪制作为一个急需的目标更为有效。他的书被青年学生抢购。但是,孙中山等激进人士认为中国有必要推翻清王朝并建立共和国。

7、1905年慈禧太后同意进行立宪,1906年11月下令将六部扩大为十一部;1907年8月把汉族总督张之洞和袁世凯调到北京担任军机大臣;1908年8月27日发布“宪法大纲”,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属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帝,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十三个任命者中有五个是皇亲国戚,有八个满人和一个蒙古旗人,但只有四个汉人。——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分析梁启超主张中国实施“立宪”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立宪运动”的历史作用。(9分)参考答案:(1)原因: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影响;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等观念的影响;忠

8、君意识浓厚,民族意识淡薄;专制和独裁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