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知识汇总——自然(整理)

高考地理小知识汇总——自然(整理)

ID:42759572

大小:10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0

高考地理小知识汇总——自然(整理)_第1页
高考地理小知识汇总——自然(整理)_第2页
高考地理小知识汇总——自然(整理)_第3页
高考地理小知识汇总——自然(整理)_第4页
高考地理小知识汇总——自然(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小知识汇总——自然(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地理小知识汇总自然1、宇宙的基本特点:物质性,运动性。2、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星云和恒星是基本天体)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5、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6、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7、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8、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原因: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9、太阳的主要成分

2、:氢和氦。10、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内部核聚变反应。11、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活动提供能量;②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12、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13、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14、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1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电离层③影响地球磁场16、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17、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18.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

3、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某地线速度=1670×cosФ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每小时15°)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9、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20、昼夜交替周期:太阳日24小时21、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22、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23、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

4、,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24、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25、北京时间:以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26、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27、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28、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29、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期加一天。30、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方向:自西

5、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旋转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3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93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3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34、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35、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36、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37

6、、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38、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39、北半球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40、北半球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41、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2、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43、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②五带的划

7、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4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45、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同减异加)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

8、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直射机会,有两次最大值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