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27747

大小:814.58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7-08-01

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生物科学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食用菌习惯称之为“菇”,又称为“蕈菌”,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佳肴。人们常规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大多选用阔叶树木及其林副产品等,可取得较高的产量与效益,但大量木材的消耗,势必造成食用菌栽培生产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菌林矛盾”。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解决“菌林矛盾”,而且可以拓展南方山地丰富草业资源的多样性利用途径,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目前山地草资源主要有野生草和牧草,野生草有芒萁、类芦、斑茅、芦荟、五节芒、菅、象草、皇竹草、

2、大米草、香根草、拟高粱、香茅等;牧草则有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南非马唐、杂交狼尾草、宽叶雀稗等。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实用性强,可推广应用范围广,既可适应千家万户田园式小规模生产,又能适应工厂化、集约化产业发展,其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与规范生产模式的推广普及可为山区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创立一条因地制宜发展节林型食用菌产业的道路。因此,研究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的营养物质转化和主要调控技术就显得十分有意义。金针菇[Flammulina目录velutipes(Curt.:Fr.)Sing.]又名冬菇、朴菇、构菌、青杠菌、毛柄金钱菌,隶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

3、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金钱菌属(Flammulina)。金针菇菌盖滑嫩、菌柄细长脆嫩,形美,味鲜,是世界上著名的食药两用菌和观赏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其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开发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何利用有效的生物资源尤其是是利用入侵植物进行栽培的试验,对于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在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人工生产量约400万吨。已知的经驯化栽培或利用菌丝发酵培养的约90余种,

4、大批量商业化生产的约20余种,但我国目前称不上食用菌生产强国,产量虽大但质量不高,当务之急应推广发展可人工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因此本课题选择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为栽培主料,栽培珍惜食用菌金针菇,以为我国在食用菌种植业走出一条新路。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棉籽壳培养基对金针菇的影响  研究杂木屑培养基对金针菇的影响  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培养基对金针菇的影响  研究茅草培养基对金针菇的影响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按季节采集加拿大一枝黄花培养料的制备袋栽珍稀食用菌瓶栽珍稀食用菌找出最佳配方,探索生态因子对产菇影响覆土栽培食用菌四、参考文献[1].林占僖,林辉.菌

5、草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7~48[2].DomondonDL,HeWD,KimpeNde.beta-Adenosine,abioac-tivecompoundingrass目录chaffstimulatingmushroomproduction[J].Phytochemistry,2004,1:65[1].BanikS,NandiR.Effectofsupplementationofricestrawwithbiogasresidualslurrymanureontheyield,proteinandmineralcontentsofvolvari

6、ellavolvaceamushroom[J].JournalofScientific&IndustrialResearch,2000,59(5):407~412[2].林辉,林应兴,曹剑虹,等.菌草无粪栽培蘑菇与常规栽培蘑菇营养成分的比较[A].第三届国际菌草业发展暨第六届中国菌草技术扶贫研讨会论文集[C],2005.177~180[3].贾建益,侯艳丽.白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1999,28(8):14.[4].娄隆后,朱惠真,周壁华,等.食用菌生物学及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5].郭家选,沈元月,钟阳和.CO2浓度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

7、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1):21~23.[6].魏 华,谢俊杰,吴凌伟,等.金针菇营养保健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9(2):92~97.[7].胡国元,李伟伟,叶朝东.富硒金针菇发酵饮品的生产工艺[J].食品科学,2001,23(12):77~80.[8].曾长华,倪宗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J].食用菌,1998,20(3):35~37.[9].孔德平,王增池.金针菇食品开发现状及其前景[J].食用菌,2000,22(1):40~41.[10].李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