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李小玲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李小玲

ID:4282533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李小玲_第1页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李小玲_第2页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李小玲_第3页
资源描述: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李小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永登八中李小玲一、教学目标(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二、重点难点(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求知欲强,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诗词教学,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继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交流感知(1)介绍宋词: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2)走进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

3、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人物,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3)了解背景:(1)思乡: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2)思人: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苏轼为了能离弟弟近些,所以上书皇帝要求从杭州调任至密州,可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3)仕途坎坷:苏轼由于朝廷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4)全班齐读。注意停顿重音节奏等环节。2.

4、研读共品疏通文意师友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讨论,了解本词的大致意思。学生对个别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1)解读小序,明确“中秋”“达旦”“大醉”“子由”词语的意思。问题: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学生理解上下片中每句话的大意,学生逐句讨论,讨论结束,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词句的理解,可问可答,如难度较大时,师可点拨启发,突出对名句的把握。3.互助释疑品味探究大屏幕出示以下问题:(1)词的上下两阙各主要写什么?(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5、高处不胜寒”,有什么深意?(3)词中蕴涵生活哲理和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各是哪句?说说你的理解。(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师生共同完成对词文重点语句的理解。①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话?点拨: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美好皎洁的月亮(朝廷),才是自己的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飘然仙去,又有些犹豫了,又觉得还不如在人间(地方官)。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表现词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②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三句

6、用常事常规来自我宽解: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需伤感。这种演绎自然合理,阐释悲欢离合,意境豁达,更由情入理,令人玩味不尽。③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师点拨长久与婵娟,“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表达了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人健康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色。引发: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4.拓展延伸(1)朗读大比拼:配乐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等。

7、(2)师友结合快速填空背诵全文。中秋,欢饮达旦,____,作此篇,兼怀___。明月几时有?_______。不知______,今夕是何年。我欲______,又恐______,高处_____。起舞_____,何似______。转____,低____,照____。不应有恨,何事_________?人有_______,月有_______,此事______。但愿人长久,________。(3)写月诗词积累: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

8、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月下飞天镜,—————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月落乌啼霜满天,————————。5.总结提高采用对对联的形式总结全文,给出上联,请学生对出下联。上联:密州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