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说课稿

《桥之美》说课稿

ID:42825946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桥之美》说课稿_第1页
《桥之美》说课稿_第2页
《桥之美》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桥之美》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桥之美》的说课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龙湖附属中学肖小玩各位老师们下午好!下面我就桥之美这一课的教学处理向老师们作一下汇报。首先,我谈一谈对《桥之美》这篇课文的认识:《桥之美》位于《中国石拱桥》之后,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桥之美》不是一篇常规性质的说明文,有关于它的文体,《教师教学用书》认为:“本文是一篇带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老实说,要上好这一课我真的没有信心,感觉真的是太难了,又是说明文,可是分明写得文采飞扬,画作、文本与课堂,说明与描写在这样一篇文章中紧紧纠缠在一起,那怎么办呢?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去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还是要确定本文最重要的语文学习价值。不难发现

2、,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以一个美术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引领我们去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在于它极富表现力的文字。所以教学这篇文章,既要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作者所揭示的美学原则,又不能忽略对文本语言的品读。更不能忘记它带有的说明性质。所以,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生字词2、学习阅读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了解一些美学常识,学会用审美的角度欣赏事物。3、学会与文本对话,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意蕴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

3、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3教学重点:理解桥美在何处,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与《中国石拱桥》中语言的比较,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及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二、接下来说说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阅读说明文最重要的,是要弄清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说明文语言等等几个大方向。我按照这一思路让学生来整体感知全文,设计了几个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看待桥之美的?文中哪句话代表作者观点?3.课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作者

4、选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的美?4.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吗?通过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把《桥之美》使学生对全文作了整体上的感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理解与探究阶段。《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美,让学生读有所悟,也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桥之美奠定基础。另外,我力求做到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民主性和人文性,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追求师

5、生良性互动,希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我先与学生共同对文本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作者所举的几个例子加以详细地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接着便是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将所学落实到笔头,运用到写作中,我特意选取了汕头地区的几座桥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写作,这阶段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笔头能力。总之,我希望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动眼(阅读、观察与发现)、动脑(分析、比较、判断)给他们的思考留时间、动手(不光只停留在想象之中,或者口头上的夸夸其谈)、动口(探究、讨论、交流与主动求助)、动耳(认真、细心、虚心倾听别人

6、在说什么)为此,我都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环节。3就如淅江绍兴董永龙老师所言,我们要学习的,只是作者那种阐释的方式,而并非构成桥之美的形式,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的是这样的一种文本的形式,而不是文本的美学内容。最后,有一个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就是文章中提到的鹊桥,因为,文章作者要讲述的是桥有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要把鹊桥和环境联系起来,只能把它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环境联系起来,这样又好像有点牵强,所以,这样鹊桥放在这里,是不是合适,我想值得思考。当然,在教学的设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敬请在座的老师们批评指正,最后谢谢袁老师和学校的姐妹

7、们对我真诚的帮助。谢谢各位老师的到来!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