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的偏方

习惯性流产的偏方

ID:42826242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习惯性流产的偏方_第1页
习惯性流产的偏方_第2页
习惯性流产的偏方_第3页
习惯性流产的偏方_第4页
习惯性流产的偏方_第5页
资源描述:

《习惯性流产的偏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习惯性流产的偏方太原天伦不孕不育医院不孕科董美英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三次及三次以上者。近年常用复发性流产取代习惯性流产,改为2次及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习惯性晚期流产常为子宫颈内口松弛所致。多由于刮宫或扩张宫颈所引起的子宫颈口损伤,少数可能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此类病人在中期妊娠之后,由于羊水增长,胎儿长大,宫腔内压力增高,胎囊可自宫颈内口突出,当宫腔内压力增高至一定程度,就会破膜而流产,故流产前常常没有自觉症状。中医称为“滑胎”。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大多为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发育异

2、常、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等。现介绍以下几种防治习惯性流产的食疗和药物治疗方法,希望担心习惯性流产的女性朋友多多参考借鉴。中药调理:大黄、芒硝、板兰根、浮萍、海蛤粉各6克,黄酒适量。前5味研细末,加入黄酒调为糊状,敷于患者脐窝上,盖上纱布,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黄芪40克,川芎40克,炙甘草60克,吴茱萸(汤泡)20克。上为末,每服8克,温酒调下。黄芩8克,白术4-8克,当归6克,芍药6克,阿胶6克,陈皮4克,砂仁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菟丝子15克,覆盆子15克,杜仲15克,川断15

3、克,桑寄生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阿胶(烊化)12克,党参12克,陈皮12克,甘草6克。当归、川芎、白芍、炒黄苓、炒白术、阿胶珠、焦艾叶各10克,菟丝子15克,砂仁6克,黄连8克,甘草3克。停经5-8周(确诊受孕后),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以后每月服1剂,直至中孕期。针对习惯性流产的体征类型具体举例和调理。1、气血虚弱型:妊娠初期,屡见胎动下坠,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腹酸痛而胀,神疲肢倦,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重按无力。治宜补气养血,固护胎元。用川芎

4、、山药,加阿胶、升麻,重用党参、黄芪。2、肾虚型:妊娠期,腰酸腹坠,阴道下血,色淡红,质清稀,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甚者失禁,或曾屡次坠胎,舌淡苔白,脉沉弱。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用川芎、当归,加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炭。3、血热型:屡次妊娠,胎漏下血,色鲜红,或胎动下坠,心烦不安,口渴喜冷饮,或有潮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数或弦滑。治宜滋阴清热,安胎。用党参、黄芪、川芎,加生地炭、元参、地榆炭、苏梗。食物调理:偏方一、荔枝大枣汤干荔枝,干大枣各7枚。共加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补血生津作用。适

5、用于妇女贫血,流产后体虚的调养。偏方二、豆浆大米粥豆浆2碗,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净,以豆浆煮米作粥,熟后加糖调服。每日早空腹服食。具有调和脾胃,清热润燥作用。适用于人流后体虚的调养。偏方三、鸡蛋枣汤鸡蛋2个,红枣10个,红糖适量。锅内放水煮沸后打入鸡蛋卧煮,水再沸下红枣及红糖,文火煮20分钟即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作用。适用于贫血及病后,产后气血不足的调养。偏方四、糖饯红枣干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50克。将干红枣洗净后用温水浸泡,花生米略煮,去皮备用。枣与花生皮同入小铝锅内,加煮花生米的水,再

6、加水适量,以文火煮30分钟,捞出花生米皮,加红糖,待红糖溶化收汁即成。具有养血、理虚作用。适用于流产后贫血或血象偏低等。偏方五、乳鸽枸杞汤乳鸽1只,枸杞30克,盐少许。将乳鸽去毛及内脏杂物,洗净,放入锅内加水与枸杞共炖,熟时加盐少许。吃肉饮汤,每日2次。具有益气、补血、理虚作用。适用于人流后体虚及病后气虚,体倦乏力,表虚自汗等症。总之,有习惯性流产史的的女性,总在想方设法要保住腹中的胎儿,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这部分女性怀孕的需求愈加强烈。那么,有习惯性流产的女性不妨参考上述方子,征求专家意见,合理运用,希望对每个人

7、都能有所帮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