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教学设计

《雪》的教学设计

ID:42829250

大小:8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2

《雪》的教学设计_第1页
《雪》的教学设计_第2页
《雪》的教学设计_第3页
《雪》的教学设计_第4页
《雪》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雪》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雪》的教学设计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徐家香[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是经过作者的艺术思考,是一种带有感情的自然,它往往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生活,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鲁迅先生写的散文诗《雪》,通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倾向: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

2、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激活审美想象,畅谈读后感受,把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生字、解词、文体。2.勾画描写江南雪和北方雪的语句,能准确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明确作者情感倾向;3.反复朗读描写雪景的句子,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美,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 把握江南雪和北方雪的特点,明确作者情感倾向,领悟本文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语句的

3、品味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2.搜集关于《野草》及《雪》的写作背景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雪以她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态,神奇的变幻,不知博得多少千古绝唱,诗人们用手中的笔写下许多美好的境界,同学们你能说出带雪的诗句吗? 生自由表达。 师:是啊,自然界中的“雪”,许多人描写过它,歌颂过它,在被贬的柳宗元笔下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传达出幽冷孤寂的心态,而在盛唐岑参笔下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4、万树梨花开”,体现的则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雪》一文,探讨一下作为文学战线上的革命斗士——鲁迅借助“雪”表达了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 要求学生听准字词读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找出描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 2.检查听读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词。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野草》,体裁是散文诗。生字博识(shí)褪(tuì)尽凛(lǐn)冽(liè)升腾(téng)灼(zhuó)灼磬(qìng)口脂粉奁(lián)多音字旋(xuán)转处(chǔ)子

5、旋(xuàn)风处(chù)所粘(nián)结粘(zhān)连 (2)明确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1.赏读“江南的雪” (1)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滋润美艳”“青春的气息”“处子的皮肤”“闹”等词句,从而为体会江南雪的特点做好铺垫)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 (2)指导朗读。(语气温婉)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评读 (3)设问:江南雪有什么特点? 学生结合词句品评,明确江南雪的特点 (投影)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2.赏读“朔方的雪” (1)要求勾画出描写“朔方的雪”的

6、词语。 (2)交流,明确。 (投影)如粉如沙 朔方的雪蓬勃纷飞 升腾闪烁 (3)指导朗读。(语气异常刚劲、果决) 学生练读。 指名读,点评。 齐读。(定要读出气势) (4)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呢?请用“尽管,但是”来表达。 学生口语交流。 (引导学生把握描写雪罗汉时的情感变化。关注转折连词“但是”所起的作用) 3.设疑:鲁迅为什么要把南方的雪写得那样优美,而又把北方的雪写得如此富有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精神呢? 启发:了解艺术形象的寓意可以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 (投影出示:《雪》写作背景) 学生讨论

7、明确课文主旨。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生华) 板书:江南的雪——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朔方的雪——充满斗争精神 4.结合全文,理解关键性句子 (投影出示)“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学生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突破此句。 (赞美坚守自我、完全献身、坚强奋斗的精神。学生把握语句意向即可) 四、总结全文 1.文章主旨。 2.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五、

8、布置作业 1.阅读《野草》中的《秋夜》。感受自然景物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2.搜集写“雪”的诗句,品评诗人透露的思想感情。 (设计目的:课堂上教师渗透阅读方法的目的,正是为了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能活学活用。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阅读引向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生活体验。这样,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实了课标精神。) 板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