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ID:42829389

大小:15.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_第1页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_第2页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_第3页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鲁成栋【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

2、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

3、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3)(课件演示

4、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小结:在数学上可以

5、这样表示: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

6、余数。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P60“做一做”: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3、完成练习十四第一题。看看三种方法算式怎么列。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作业: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2、作业:练习十四第2题。【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6÷2=3(盘)7÷2=

7、3(盘)……1(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