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学习铭,劳动铭……

仿写:学习铭,劳动铭……

ID:42842542

大小:23.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1

仿写:学习铭,劳动铭……_第1页
仿写:学习铭,劳动铭……_第2页
仿写:学习铭,劳动铭……_第3页
仿写:学习铭,劳动铭……_第4页
仿写:学习铭,劳动铭……_第5页
资源描述:

《仿写:学习铭,劳动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提问技能案例《陋室铭》学习目标:1.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2.反复诵读,领会文章内容,并力求当堂成诵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4.正确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1、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2、反复诵读,领会文章内容,并力求当堂成诵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正确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课时计划:1课时。一、故事导入,吸引学生多媒体展示:“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教师动情讲解刘禹锡三搬三迁的人生故事。这陋室

2、铭可是大有来头。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规定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

3、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二、预习检测:1、作者:刘禹锡(772~843),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曾被白居易誉为“诗豪”。2、抽一生读课文,正字音。三、听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录音,师生欣赏评价。(注意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2、全班齐读。(师:这篇铭文,由于多数句子

4、押韵,读起来极具音乐之美,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带着感情读一遍)3、六人小组,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小组质疑,提出疑难,师生共同答疑解疑5、师强调重点字词,学生竞答:文言字词积累无案牍之劳形: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鸿儒:白丁: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6、生再次朗读课文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第一组提问:1、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3、这8个字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第二组提问: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5句)5、这五句作者是

5、从哪三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景、友、趣)6、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7、到陋室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8、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6、鸿儒)9、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出自己“德馨”)俗话说,知其友者必知其人。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朋友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衬托。10、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这两句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注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也是音乐,“素琴”也是音乐,有何区别呢?“素琴”是不加装饰的琴,弹奏出来的是清新高雅的音乐;而“丝竹”是指乐队演奏的音乐,一般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这里也能看出刘禹锡不喜欢荣华富贵,而是喜欢过自己有精神追求的生活。)第三组提问:1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12、

8、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