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 (3)

伤仲永教学设计 (3)

ID:42843148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1

伤仲永教学设计 (3)_第1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 (3)_第2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 (3)_第3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 (3)_第4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 (3)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学设计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伤仲永》(学案)文本导读名师引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通过朗读来展现语言背后的意蕴,挖掘作者潜在的心绪,解读人物内含的情感,让学生不断地走近文本,从而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人物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最后启发学生探讨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的原因,懂得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

2、北各地做了几任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相关链接: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惋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

3、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2.解决生字词3.读准节奏4.由词入句掌握本课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见课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浅层阅读2.深层阅读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结构一、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二、内容结构示意图:     伤   仲

4、   永王安石5天资聪慧:  忽啼求 即书诗立就(利环谒不使学)叙述经历才能衰退:不能称才能丧尽:泯然众人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写作特点: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可从两方面体会:①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

5、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浅层阅读(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6、,“泯然众人矣”。(2)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2.深层阅读(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理解:文章以褒扬之笔描写方仲永是“受之天”的天才。异在不学而能书。这是罕见的天赋之才。(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理解:这句话写出了其父为了图利,并不考虑儿子的前途,每天带着儿子到处炫耀牟利。“不

7、使学”三字是全文的关键,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了方仲永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理解:这句话在前面充分叙述方仲永由神童变为庸人的基础上,进入议论。点出了方仲永天资出众,而后来又“泯然”为众人的原因,既总结了前面的故事,又是揭示道理的前奏。(4)“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5理解:“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