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

初中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

ID:42854892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初中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_第1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_第2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_第3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_第4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教学设计福泉市第四中学:王之平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基于初中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较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诗句的内容联系起来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技巧有待提高。为了既能体现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提到的“诗词鉴赏”的初步要桂,又能在题目的得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本课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采用图片鉴赏的形式,提高形式鉴赏诗词的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学生基本的答题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

2、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合作探究、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和提高得分率的目标。学习目标:1.从诗歌的角度鉴赏诗歌语言。2.找准炼字的角度。3.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1.找准炼字的角度。2.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模式。教学难点:从诗歌的角度鉴赏诗歌语言。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纵观近几年的考纲要求,关于古诗词鉴赏的分值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但是作为初中生,针对古诗词“读不懂”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道门槛,许多学生

3、呈现出望而生畏的恐惧状态,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古诗词鉴赏”,一起学习基本的鉴赏方法及答题的技巧,希望对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考试中有一定的帮助。二、师生共同学习探讨(古诗词鉴赏—炼字型题目及答题技巧)(一)、教师讲解:古诗词鉴赏常用题型(1)“诗眼”炼字型(2)名句赏析型(3)表达技巧型(4)语言特色型(5)情感赏析型(二)、教师讲解:“诗眼”炼字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2.哪一句中最能可以找出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中某些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

4、字历年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三)、教师讲解:答题技巧—答题要点及步骤第一步: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第二步: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及在句中的含义。第三步:展开想像与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子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第四步:说说该字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烘托怎样的意境。答案格式:这个字的意思是____(或运用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____形象(或景色),烘托了____意境,表达了____情感。【重点强调】(四)、示例分析使至塞上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5、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教师分析】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

6、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题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问题2:“飞”和“暗”“满”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教师分析】答案示例1:“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同意“折柳”是关键之说,因为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案示例2:“飞”,有“飞扬、飘飞”之意,用一飞字,使歌声的无形具体化,从而生动形象。“暗”,有隐约、悄然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

7、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三、学生合作探究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解: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问题: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