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冻肉冷库管理规范

鲜冻肉冷库管理规范

ID:42857372

大小: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2

鲜冻肉冷库管理规范_第1页
鲜冻肉冷库管理规范_第2页
鲜冻肉冷库管理规范_第3页
鲜冻肉冷库管理规范_第4页
鲜冻肉冷库管理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鲜冻肉冷库管理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鲜冻肉冷库管理规范1范围木标准规定了对鲜冻肉用冷库的建筑、设备及设施运行管理及食品储存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鲜冻肉生产企业对其宰杀畜禽生产的产品首次进行冷却、冻结和冷藏的冷库。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93GB9683安全色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10003普通用途双向拉伸聚丙烯(B0PP)薄膜GB/T13462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16332GB28009

2、GB50072TSG21食品包装材料用尼龙成型品卫生标准库安全规程冷库设计规范固定式圧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冷库coldstore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并具有保温功能的仓储用建筑物(群),包括库房、制冷机房、变配电I'可等。3.2库房storehouse冷库建筑群的主体。包括冷加工间、冷藏I'可及直接为其服务的建筑(如楼梯问、电梯间、穿堂等)。3.3制冷机房refrigerationmachineroom用于放置制冷设

3、备和操作系统及其相关设施的房间。包括:制冷机器间、设备间和控制室、变配电室和机修室等。3.4制冷设备refrigeratingequipment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液器、中间冷却器、汽液分离器、低压循环桶、集油器、蒸发器、空气分离器等制冷系统所用设备的总称。3.5制冷系统refrigeratingsystem通过制冷设备及专用管道、阀门、自动化控制元件、安全装置等连接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用于制冷目的的总成。3.6胴体carcass放血、脱毛、剥皮或带皮、去头蹄(或爪)、去内脏后的动物躯体。4基本要求4.1

4、冷库管理应遵循《屮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屮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屮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GB28009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规定。4.2冷库管理人员,应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种作业人员(电梯工、制冷工、叉车工、电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等)应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国家相关规定持证上岗;库房作业人员,应具有健康合格证,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4.3冷库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保证食品安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各项操作规程;冷库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4

5、.4冷库应采用能量综合利用技术,如热冋收技术等。4.5冷库生产经营企业宜建立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及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系统。4.6冷库生产经营企业应对库房建筑、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排除。4.7当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或升级时,冷库生产经营企业应对相应的维护及操作规程等及时更新完善。作业人员操作前,应进行培训。4.8冷库生产经营企业应在厂区特定的位置设立安全标识,其安全色应符合GB2893的规定。4.9鲜冻

6、肉的产品应按规定的时间、温度完成其冷却/冻结加工,并应记录产品进出库的温度。对于畜禽肉的胴体及块状食品,应记录其屮心温度。4.10库房中的产品应根据其储存工艺的要求,分区(间)储存。库房温、湿度应满足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储存要求。4.11冷库生产经营企业应保持区域内清洁卫生。库房及加工间应定期消毒,冷藏间应至少每年消毒一次,所使用的消毒剂应无毒无害、无污染。4.12厂区应符合以下要求:4.12.1冷库厂区内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品,防止造成食品污染。4.12.2厂区内的通道应满足交通工具畅通运行的要求。4.12.3非作

7、业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作业区域。4.12.4冷库(厂区)内严禁烟火。5库房管理5.1库房内应合理分区并设置相关标识,产品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5.2库房应定期打扫、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严禁储存与食品无关的物品。5.3穿堂和库房的墙、地坪、门、顶棚等部位的冰、霜、水应及时清除。5.4无进出货吋,库房门应处于常闭状态。5.5搬运设备应符合以下规定:4.5.1冷库搬运设备应能在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行。5.5.2搬运设备应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污染,符合相关食品卫生要求,并应定期消毒。5.5.3叉车停用时,应停放在规定的位置,

8、并将货叉降至最低位置。5.6在每个冷间内适当的位置应至少设置一个带记录的温(湿)度测量装置,温(湿)度测量装置的安装位置应能正确反映冷间的平均温(湿)度。宜安装自动测量与记录装置并将测量的温(湿)度值远传至控制室或有人员值班的地方。5.7远传温度值与冷间内定点的温(湿)度计值应定期进行比较,发现误差及时校正并记录,记录数据的保存期应不少于两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