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

ID:42859676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_第1页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_第2页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_第3页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_第4页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海南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一、海南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基本情况随着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的推广普及,1999年度海南省随之声势浩大的养殖南美白对虾热潮也适时兴起。1999年开始海南省陆续大量引进南美白对虾等新的优良品种进行养殖,1999年单茬养殖亩产量就达到400-750公斤,最高者达到1000公斤以上。而且,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周期也只需要3个月左右,比斑节对虾养殖周期缩短近1个月;饲料系数只有1.4左右,比斑节对虾下降价0.4左右,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得到大幅度提高。2000年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的单茬亩产达到500-1000公斤

2、,最高者达到2000公斤以上。南美白对虾的引进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海南省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海南省在于2001年多次从美国夏威夷引进南美白对虾原种并进行优良虾苗的生产,为海南对虾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保证。2006年,海南省海水养殖面积达到18021公顷,年产量约16.02万吨,年产值约50亿元,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近二年多来各地养殖户普遍反映,南美白对虾由于“红体症”和“死底症”发生,毁灭性死亡率也急剧上升,阻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这一表面现象也引起了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警觉和研究。目前养殖南美白对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种苗质量差

3、。根据调查了解,近些年来,对虾的生长速度一年比一年慢,个体趋向小型化。原因在于部分育苗场为节省成本,从当地的养殖池中挑选较大的个体作为种虾,忽视了种质的基本条件,把第三、四代甚至若干代的虾当作亲虾,造成养殖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抗病力弱、自身免疫力不强、应激能力差,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染病死亡。其实市面上所称的“子一代”-7-,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照样发病。2、养殖密度过高。近几年,部分养殖单位和个人片面追求单造高产,盲目增大放养密度,对虾生长相当缓慢,养殖周期延长。在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水质调控难度大,容易发生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失控,最后导致病害的发生。3、养殖

4、业自身污染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以目前大多数地方的养殖模式看来,没有污水处理程序,直排大海,造成当地水体自我清洁能力严重不足,周边水土环境越来越恶劣,同时也造成了区域性养殖水体交叉感染。4、目前大多数的虾苗在培育和购买时都没有经过病毒检测,这样造成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疫病突发隐患。二、南美白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南美白对虾疾病的种类主要有: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原虫性引起的疾病、其他疾病等。而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下:一)、病毒病(一)白斑综合症1.病因:由WSSV病毒感染引起。2.症状:病虾不摄食,空胃,游泳无力,反应迟钝;甲壳内表面有不连接小白色或淡黄色斑点,

5、头胸甲尤其明显,有的呈花斑状。甲壳易剥离;体色暗或呈微红色。急性发作体色不带红,慢性中毒。3.防治方法:(1)根据水色来消毒水体,2~3天后全池泼洒微生物制剂。(2)同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2~3g,维生素C2g、清热解毒药物7g、免疫多糖2g,连续内服3~5天。(二)桃拉综合症1.病因:由TSV病毒感染引起。2.症状:病虾不摄食,肝胰脏肿大、变白。体表色素扩散,尾、足发红。通常表皮、鳃、附肢及前后肠有坏死性损伤。幼虾一般呈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3.防治方法:(1)使用消毒剂消毒水体2~3天后,全池泼洒虾舒宁1—2.5L/亩、光合细菌2mg/L、枯草杆菌和硝化细菌

6、分别0.2mg/L。(2)同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1~1.5g、维生素C2~3g、维生素E0.2g、解毒保肝散5g、、高效营养素5g、免疫多糖2g,连续内服3~5天。(三)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IHHNV)1、病因:是含DNA的细小样病毒感染引起。病毒粒子为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直径为22纳米,是已知对虾病毒中最小的病毒。-7-2、症状:该病原感染南美白对虾后产生典型的慢性症状,南美白对虾长期不能很好地摄食和生长,出现甲壳弯软,剑额弯曲或畸形,触角刚毛皱褶,角质层粗糙等,即所谓侏儒型综合症。有时在体表、鳃和附肢上的皮下出现许多黑点,不能按时蜕皮。体表和鳃上往往附

7、生固着类纤毛虫,丝状细菌和硅藻等污物。3、防治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靠预防。主要措施是人工繁殖用的亲虾应严格检疫,确保为无病毒感染的健康虾。二)、细菌病(一)红腿病1.病因:由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2.症状:本病以躯体和附肢变红为特征。病虾步足、游泳足、尾扇、触角微红色,尤以游泳足的内外边缘为明显。有时鳃丝也会转黄或者呈现粉红色及溃烂,内部组织发臭,肝胰及心脏变得异常浅色,轮廓不清。病虾个体消瘦,离群独游,游动迟缓,时而在水面呈水平或垂直打转,时而在池边无力爬行、缓游。重者沉底不动,摄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