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发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吴发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ID:42862823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吴发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1页
吴发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2页
吴发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3页
吴发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吴发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范进中举》公开课教案授课人:吴发班级:九年1班时间:2016年11月2日下午第一节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吗?封建社会读书人考试金榜题名后会有怎样的情况吗?二、介绍作家作品。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

2、,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微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微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

3、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三、交流有关科举的知识。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取中后为贡生;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四、梳理情节,复述故事。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2、根据插图,复述课文故事梗概要求学生根据插图将故事用现代汉语复述出来。要求学生在复述时思考: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3、归纳变化。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其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从不同的

4、角度来思考。指导学生分小组完成。4提供角度如:(1)家境。(2)地位。(3)别人的态度。典型:胡屠户、邻人。(4)本人态度。等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筛选好信息后,鼓励他们互相讨论交流。4、这种种变化,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生活?六、教师总结。可将学生讨论交流的信息整理归纳,指导学生整理成表格形式,如下:项目中举前中举后对范进的称呼说话的态度所带的礼物对嫁女的解释对相貌的评价对才学的评价能否考中对亲家母的称呼自己的行为七、布置作业。把表格整理到笔记本上。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内容,概括出情节围绕“范进中举”变化而生。在这场变化中,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同学们思考

5、:小说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折射出他们的何种性格特征?二、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给学生充分时间阅读课文,之后明确:1、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地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2、范进形象的典型性、典型

6、意义。思考: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明确: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地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热衷功名的儒生形象。拓展:《儒林外史》中还有哪些儒生和范进同类?如周进,薛家集的老塾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常受他人的轻蔑、侮辱。在他别无出路不得不与商人为伍之时,一见到贡院号板,便满腹委4屈,当着众商人的面,撞头痛哭,遍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听到几个商人要凑钱为他捐个监生,他就爬在地上磕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牛变马也要报效!”他与范进

7、均是大半生穷途潦倒,受尽冷遇和歧视,最终爬了上去。而且一个喜疯,一个哭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类人的大批存在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作者对之的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作家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表现出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绝的态度,作家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这样的形象的价值在于反映了如下的生活:(1)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2)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3)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