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概念分类等等

宪法的概念分类等等

ID:42869583

大小:1.97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9-24

宪法的概念分类等等_第1页
宪法的概念分类等等_第2页
宪法的概念分类等等_第3页
宪法的概念分类等等_第4页
宪法的概念分类等等_第5页
资源描述:

《宪法的概念分类等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宪法学主讲人:高中建主讲人简介高中建,生于1962年12月,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三五人才。198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曾获得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先进工作者、新乡市文明教师、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绪论一、目前我国宪法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二、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三、宪法学的历史发展四、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第一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近代宪法的产生第二节旧中国的宪政和宪法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第四节现

2、行宪法的特点第一节近代宪法的产生一、宪法产生的条件二、英、美、法三国宪法概述三、资本主义宪法的历史作用四、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苏俄宪法五、近现代宪法的区分与标志六、宪法的发展趋势一、宪法产生的条件1、经济条件:发达的商品经济2、政治条件:发达的民主政治3、思想文化条件:民主的大众的科学文化二、英、美、法三国宪法概述1、英国宪法2、美国宪法3、法国宪法三、资本主义宪法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宪法,由于确认了主权在民、基本人权、法治和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从而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

3、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形态。四、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苏俄宪法苏俄宪法产生于1918年7月,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年,在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根本法)》简称《苏俄宪法》,这部宪法把列宁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置于宪法首篇成为宪法的组成部分,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五、近现代宪法的区分与标志1、近代宪法时期:18世纪末至1918年18世纪末至1848年为第一阶段:民主共和制宪法少(美国);君主立宪制宪法多(

4、英国)1948年至1918年为第二阶段(一战结束):美国式的共和制宪法和英国式的虚君制宪法为主,表现为:承认主权在民原则,废除君主制或对君主的权力加以严格限制2、现代宪法时期:1918年至今第一阶段1918-1945:转型时期,进一步民主化为主流第二阶段1945至今标志:1919年德国的《魏玛宪法》和1918年《苏俄宪法》的颁布六、宪法的发展趋势1.公民权利的扩大。2.人权问题的强调。3.行政权力和国家暴力的强化。4.宪法保障的加强。5.宪法与国家法相结合的趋势明显。6.出现了民族主义国家宪法。7.两类性质的宪法共同发展,长期共存。8.

5、宪法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旧中国的宪政和宪法一、概念及其关系二、旧中国宪政运动中的三种宪法三、旧中国宪政运动的基本历史经验一、概念及其关系1.宪政:即民主的政治,与专制相对立2.宪政运动:即为争取民主政治的改良或者革命的运动。从属于改良或革命的斗争,它是民主政治的范畴。3.宪法: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近代宪法乃是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确认其国家制度的根本法律,因此,只有通过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政权,才能制定,制宪的目的在于推进民主政治与巩固国家政权。4.宪法问题:具有特定的含义,是指旧中国的反动统治

6、者在革命的冲击下,被迫制定伪宪法,以图挽救统治的这一现象。其本意并不是为了追求民主政治,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宪政。二、旧中国宪政运动中的三种宪法1.伪宪法2、《临时约法》3、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法性文件1.伪宪法伪宪法:从晚清皇帝、北洋军阀、一直到国民党反动统治者所炮制的宪法,统称为伪宪法。包括:清光绪帝《钦定宪法大纲》、宣统帝《十九信条》、袁世凯《中华民国约法》、曹锟贿选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蒋介石“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和《中华民国宪法》等。其中曹锟1923年10月10日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又称“贿选宪法”这是旧中国正式公布

7、的第一部宪法。2、《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向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具体国情所决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脆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而《临时约法》具有妥协性,而且很快被袁世凯所撕毁。3、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法性文件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法性文件,即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即宪法大纲以及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即1941年11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和1946年6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三、旧中国

8、宪政运动的基本历史经验第一,以宪法来确认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企图维护半封建半殖民的经济秩序是行不通的。第二,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和实现资产阶级宪法的主张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第三,只有在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