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

浅谈中国山水画

ID:42874846

大小:1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中国山水画_第1页
浅谈中国山水画_第2页
浅谈中国山水画_第3页
浅谈中国山水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山水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山水画【摘要】屮国山水画简称“山水”其主要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描述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北宋日趋成熟。明代董其昌将山水画分为南派与北派。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

2、佃,也都有口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反而是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能够表现作者的情趣与意境。用笔方面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常常以深浅来凸显物体的特点,达到浓淡相生相融,浓中有淡,淡中有浓,这就是中国画灵活用笔的方法。【关键词】山水画山水中国

3、山水画以其独立的姿态登陆中国艺术舞台是在魏晋时期。社会需求的增长,江南大好河山的风光,以及玄学的兴起,都为山水画与人物画的分离做好了铺垫。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题材有风景佳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等。现今最早的山水卷轴画为唐代展子虔的青绿山水《游春图》。至隋唐时期,大小李将军,即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继承和发展了屉子虔一系的山水画,从而形成了我国山水画屮具有特色的青绿山水画派。董其昌以禅宗的南北,将中国山水画分为南派和北派,北派山水画用笔丁致严整,傅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

4、、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面貌,李思训父子正是北派山水画的始祖。唐代后期,中国山水画有了富于成果的水墨山水运动。南宗以王维为开山始祖,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到五代两宋时期,院体画正式形成,而院外的文人画也开始萌芽。院体画也称行家画,行家的追求功利,正如北宗的渐行,苦练细致但却缺乏灵气;而追求笔墨趣味的文人画,正如南宗的顿悟。到了元代,山水画在画史上占据相当的地位。此时的文人体系正式宣告完成,文人画家追求笔墨风趣,也借此抒发胸臆。著名的元四家一一黄公望、王蒙、倪云林、吴镇在画

5、法上继承了赵孟?的水墨山水,以水墨为主,加以诗文题跋,直接表现出作者的可闷心绪,南派山水在元四家达到鼎盛。此时的院体画逐渐衰落,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崇南贬北也与禅宗如出一辙。中国山水画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演变发展而依旧生机勃勃,放射着奇光异彩,即使从名称上看就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那广阔博大的人文内涵。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画冇三:一、绝似物象,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于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这与宋代山水画家苏轼“留意于物则病,寓意于物

6、则乐”、“论画以形似见以儿童邻”、“成竹在胸”有一样的见解。屮国画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也是屮国山水画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源泉所在。原始质朴的乐山乐水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文人和统治者上升为一种哲学和道徳的标准。山水画逐渐成为文人比德的标志,山的稳固,水的变化,山的峻拔,水的趋下,山的阳刚和水的阴柔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山水画不但是対大自然的热爱与寄托,也是文人思想情操的象征。文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意境要求。在中国山水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不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和谐的的融入自

7、然之屮。让山水画既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单独描绘,也不是画家单纯的内心表达,可以说画的木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画面自由真实感。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更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要求以对景物外表的描绘而表现出内在的精气神。而西洋画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透视概插,而人们比例和强调色彩变化是其特点。

8、西洋画就如〃再现〃的艺术,而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中国山水画与西洋画的不同,还表现在其用笔手法。?山水画运笔有屮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中锋运笔,笔管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山于侧锋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画出的笔线粗壮而毛辣,此法多用于山石的皴擦。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藏锋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

9、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便是露锋运笔。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可运于树干、山石的勾勒、皴擦中。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画出的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而西洋画注重透视关系,讲究人物比例,强调色彩变化。而今山水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