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中国式管理思维的看法

谈对中国式管理思维的看法

ID:42878759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谈对中国式管理思维的看法_第1页
谈对中国式管理思维的看法_第2页
谈对中国式管理思维的看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对中国式管理思维的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对中国式管理思维的看法20140801965吴静雯所谓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屮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而管理思维模式,是指管理者反映事物时所具有的某种相对稳定的样式、方法或途径,是管理者反映管理对象时所运用的所有逻辑形式、结构、方法的总和。在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氛围熏染,中国人自己自发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思维模式。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中国人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一般,我们都用整体观、系统观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但我们还应学会局部的、解剖的、

2、微观的、严谨的、分析的方法。而在伟大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境界里,中国式管理思维会有以下几种:感性、形象的思维;类比、整体及关系思维;天人合一的适应性思维;阴阳的辨证思维;五行的思维模式;中庸的思维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在老了的眼里,中国人的管理思维是感性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适当加入理性文化氛围的建设;中国人存在对比、类比、攀比等思维,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屮,也可以适当建立一些奖励竞争制度,让企业内部Z间形成一种理性竞争、力争上游的好氛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国人是顺从融合的,具有适应性,在与他人沟通认知过程中是互动认知的,多数人有顺应环境的适应性思

3、维习惯;中国人具有辩证的或阴阳的思维,看待事物多从事物的两面性出发,解决问题更加全面;中国人具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思维,社会关系中有着浓重的人情味,社会关系网是中国人身在社会所必备的,这就决定着在中国人的管理思维中,企业管理甚至是所有的人际交往中,都会夹杂着这一思维模式;中国人具有中庸的思维,中国人普遍推崇不极端式的中庸艺术,中庸乃道德之原则性,而非无原则的“老好人”,中庸之平衡、均衡思维,乃管理的重要理念,中国之“中庸”与西方之“中道”乃普世伦理之大德。总体来说,中国人的管理思维利弊有一下几种:首先,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人文精神。在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影响下,中国人习惯于以

4、“人本”为逻辑岀发点,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考察万物,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这种思维特征的优势是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方面的发展,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与融合,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弊端是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走向封闭化,在某种程序上抹杀了对象的客观性,具有泛情感化的倾向,因而不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科学的进一步探索。其次,注重整体统一。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这一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保持人类的生

5、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T-分重要的意义。但这种笼统的整体直观是缺乏对部分的精确分析,缺乏科学实验的基础,因而具有明确的模糊性和笼统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接着,偏重直觉体验,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直觉思维。直觉思维较之逻辑思维的一个优势是,它能够有效地突破认识的程式化,为思维的发挥提供灵活的想象空间。然而,也有弊端。这种重灵感、轻逻辑,重体验、轻思辨,重直觉、轻论证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思维的模糊和不严密,不利于思维向形式化,定量化发展,妨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容易导致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束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会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最后,崇尚中庸调和,具有辩证性

6、。中国传统思维强调矛盾双方的联系和统一,体现了辩证法思想。但是,这种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存在一个重大缺陷,这就是讲求不偏不倚的中庸哲学,崇尚矛盾的调和统一,不注重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差异、排斥、斗争。这种尚同不尚异、尚统不尚变的中庸思维优势是有利于人们和睦相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类的和平发展。但也有弊端,这种思维片面追求和夸大矛盾的同一性,忽视斗争性,不符合科学辩证法的精神,容易导致思想的封闭保守,阻碍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铸成了中华民族中正持平、均衡保守、循规蹈矩的民族性格和缺少进取、创新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国惯有的管理思维模式,我们都要秉持取长补短

7、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