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油的应用及其理论

轧制油的应用及其理论

ID:42881517

大小:6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23

轧制油的应用及其理论_第1页
轧制油的应用及其理论_第2页
轧制油的应用及其理论_第3页
轧制油的应用及其理论_第4页
轧制油的应用及其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轧制油的应用及其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轧制油的应用及其理论D.A.StuartCompany目录表I.简介II・配方III.产品类型IV・实验室现场服务V.乳化液的维护VI.轧机调查一.简介1.轧制润滑的历史第一台冷轧带钢的四辘连轧机在1930年之前开始投产。在30年代和40年代初期,冷轧机所采用的润滑油的类型主要以棕樞1油和水的混合物为基础,而润滑方法则采用直喷式系统向轧机喷油润滑(这种润滑系统类型现在仍然在使用)。以后,开发了乳化液系统。用棕柵油配制的粗乳化液以循环的方式向轧机喷乳化液润滑。这种不稳定的乳化液总要求进行维护,而且不能很好地实现轧机的性能。在1

2、940年以后,由于棕植1油越来越难找到,而且价格很昂贵,因此,所开发的大部分在美国使用的冷轧油都使用动物油为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更新、更高速度的连轧机变得更加盛行,改进轧制油的乳化技术成为更加关键的问题。由于成本更高、环境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直喷式乳化液润滑系统被逐步淘汰,并且开发了更先进的乳化液润滑技术。由于每台轧机的乳化液系统的大小、泵的规格、集管喷头的设计、乳化液系统的设计、过滤器的设计、水源的情况、乳化液的配制步骤以及总休乳化液的维护方案等与其它轧机的都不相同,因此,每台轧机的轧制油的配方都与其它轧机的轧制油的配方

3、不同。在此期间内,极端压力添加剂的使用进一步增强了加到轧制油中的动物油的润滑性能。由于对乳化液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乳化液系统和添加剂的性能也必须改进和发展。这些工业上的需求要求在乳化液技术领域内连续进行研究和开发,以便满足不断变化的对冷轧润滑油的要求。2.轧制油技术的发展1)棕柵油直喷式润滑油系统(1940年前)2)棕桐油加乳化剂循环式润滑系统(1940年前)3)动物油加乳化剂直喷式和循环式润滑系统(战前)4)动物油加先进的乳化剂系统(40-50年代)5)动物油加:(60-70年代)>极端压力添加剂>先进的乳化剂系统(带油量

4、和粒度概念)6)动物油加:(当前)>各种润滑性添加剂>弥散剂(粒度与带油量之间的关系)>抗氧化剂A杀菌剂>pH缓冲剂1.应用轧制油的目的轧制油的功能是在轧辘和带钢的表面形成…个保护膜,由限制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接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系数。水是润滑油的载体,K作用是冷却,带走在轧馄咬入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因此,轧制乳化液实现了为了满足轧机的速度和带钢的质量等要求所必须的功能,既提供了润滑性能,又提供了冷却性能。对每台轧机,所采用的轧制油都必须特别配制,以便提供控制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接触所必须的润滑性能。在金属与金属之间发生接触时,

5、就会产生摩擦,如果没有摩擦,就会产生诸如打滑和厚度控制的结果不良等问题。因此,轧制油的目的并不是消除摩擦,而是必须控制它以满足轧机的要求。2.使用轧制乳化液的目的轧制油提供限制金属与金属(带钢与轧親)Z间接触的一层保护膜。水的作用是作为油的载体和轧馄及带钢的冷却剂。一.轧制摩擦在冷轧带钢时,轧辗与带钢Z间的摩擦是必要的,这是因为所有变形能都是从轧馄与带钢之间的工作表面所产生的剪切应力转换来的。这就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即,摩擦力越人轧制的效率越高,或者说更容易轧制。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轧辘咬入时的摩擦力水平太高,反而趋向于

6、阻碍材料的流动;另一方面,如果摩擦力的水平太低,轧辐就会在带钢上打滑。显然,这种允许在最容易的方式下有效地轧制的摩擦力水平的大小必须是一个优选的值。在这种优选的摩擦条件下,轧制力将为最低值,而且所耍求的能量也将为最小值。除了考虑轧制力和能量之外,轧制咬入的摩擦也相当严重地影响了所轧制的产品的材料的质量。轧制压力超过发生在轧辘和带钢表面的所轧材料的屈服应力的超额量要适当。在此阶段中,正在轧制一个新的带钢表面,太高的摩擦力水平对钢板表面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带钢的表而质量不佳,因而拒收率很高。这类的带钢表而缺陷被称为摩擦啄印,它对

7、高速的连轧机最为有害。其它由于摩擦而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由于高温而增大的棕色边、单向皱纹或者由于在材料的宽度上的不均匀的摩擦而产生的皱折,以及由于产生金属细粉使表面脏污。轧制摩擦力采用特殊的润滑油来控制,尽管可以使用纯油,但通常用水作为承载的介质。在冷轧工艺中所使用的轧制油被比喻为生命屮的血液,它极大地影响了轧机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轧制油的润滑能力通过对轧机的轧制性能的影响表现岀来,轧制油的润滑能力是以在轧辘的咬入区内对摩擦系数的彩响为基础决定的。在这个区域内的钢板的截面如下图中所示。中性面(儿乎位于车昆咬入处的平均带钢厚度进入

8、面和离开面中间)在带钢进入轧辘的咬入点处,轧辘的速度比带钢的速度大。这个速度差被称为逆向滑差;在带钢进一步进入到轧辘咬入点时,此滑差的幅度增大。当带钢的速度与轧馄的速度相同而且逆向滑差的值为零时,达到了一个点。此点被称为中性点。从咬入点到此中性点之间的接触弧被称为进入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