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吆喝》创新案例(李凤华)

教育部参赛《吆喝》创新案例(李凤华)

ID:42883024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教育部参赛《吆喝》创新案例(李凤华)_第1页
教育部参赛《吆喝》创新案例(李凤华)_第2页
教育部参赛《吆喝》创新案例(李凤华)_第3页
教育部参赛《吆喝》创新案例(李凤华)_第4页
教育部参赛《吆喝》创新案例(李凤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部参赛《吆喝》创新案例(李凤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悠长的吆喝  朴素的民风——《吆喝》创新案例〔兴趣导入〕: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做状元可真不容易。就拿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们来说吧,要让别人买你的商品,你得为你的商品做好广告。著名作家萧乾的《吆喝》一文,通过对吆喝的内容、声调、韵律的生动描述,让我们了解到“吆喝”不仅是一种广告,一种文化,一曲优美动人的音乐,更是北京城朴素民风的折射。〔预习提示〕:1、吆喝是一种文化,当听到街头巷尾商贩的吆喝声,你有什么感受?作者的感受如何?2、文章重点写了哪里的吆喝声?吆喝的内容有哪些?3、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吆喝?4、本文的结构很有层次感,不妨用列图表的方式

2、来感知文章的美。总分一天清早白天夜晚一年春夏秋冬其他5、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段?试积累下来。〔金手指〕:俗话说:“积极的心态+有效的方法=成功”,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吆喝》一文,品读文章,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寻找美点,试着把知识串联成知识线,联成知识网,学会归类知识,学会举一反三。1、开头写英国诗人的《北京的声与色》能否去掉?〔解析〕:像这样的题,老师送你一个妙法:要学会从写作手法来分析文章的选材是否多余。先得通读全文,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中心是什么,再来看英国诗人写的能否去掉。了解了全文的构思,才能明白这只是文章的引子,引出作者对吆喝的描写,也是运

3、用对比手法,突出吆喝声留在了作者心中。可见,作者在材料的剪裁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就连开头写《北京的声与色》并非多余,而是有其目的,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借鉴的一点,要把文章的材料剪裁得当。2、“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这句话我们用普通话应该怎样表达?与普通话相比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试从课文中再举几例加以体会。〔解析〕:本题是学会从语言上赏析课文。本文是作者用北京口语写成的,因此我们会感到文中语言表达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别。若用普通话该句应该是“那时,北京比现在冷多了。”因为作者采用了北京口语,所以使语言更具有北京的地方特色和风味,让读者更容易沉醉到北京的“吆喝”声中

4、去。如:(1)、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应是“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不停。”(2)、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应是“只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1)、(2)运用北京口语,增加了语言的地方特色和风味,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北京的“吆喝”声。(3)、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运用歇后语,增加语言的风趣,幽默。3、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在原文中的位置,试分析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解析〕该题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过渡句段,了解它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句段虽多数简短,却如缝制衣服的丝线,环环相扣

5、,丝丝相连中,让文章浑然一体。如:“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其中“卖吃食的”承上文,“并不都是”转到下文。还有“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是承上文,又对吆喝的叙述转而对吆喝的评价品析,是开启下文。明白了过渡句的作用,多读课文,这样的语句就不难找了。使用好过渡句段,也是写作中的一项法宝,它多在段落的开头或者末尾,但不管位置在哪里,字数不在多,而在于它承接上文,或者开启下文,就像穿珠子的丝线,暗含其中,却贯通全文,让行文如流水。〔实践活动〕我们师生利用习题三,进行实地表演。我重在引导学生把握它是开放性的,为了让学生结合现实,进一

6、步了解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的魅力,并与学生亲身体验这种文化的美妙,加深对它的保护意识。我先组织学生做好搜集准备,开展以“吆喝”为话题师生互动聊天,也可以分小组作表演吆喝、熟语等,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展示一下口技的特长,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不同地方的吆喝,积累资料。我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如学生表演的一段吆喝接力赛:甲:卖火烧哩!糖的、肉的、豆沙的,硬面的、软面的、应有尽有哩!乙:来了好大米哟,又大又白又粘又香哟!丙(表演手拿铅笔敲击文具盒):“梆、梆梆、梆”,其他学生马上反应道:“卖豆腐的来了!”丁(唱起来了《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

7、其他学生应和:“换煤气的来了”。这样现场表演,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会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会了解更多的民风,明白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不只是用口来吆喝,更多的运用了现代化的工具,借助录音机、喇叭等让吆喝的内容与形式更丰富。也由此体会到,人们的生活在提高着,时代在前进着。〔仿真训练〕1、下面词语是器乐、生意、小食品用语,请给加点字注音认读。钹()铁铉()招徕()饽饽()秫秸杆()馄饨()2、下面词语都是有关吆喝的,请据音填字,看看对这些吆喝你熟悉了吗?刚zhàn()得烤白shú()合zhé()押yùn()yóu()嘴huá()bíqí()又不kāng(

8、)来又不là()3、学了课文看看能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