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有课后作业

教学设计中有课后作业

ID:42883120

大小:1.21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教学设计中有课后作业_第1页
教学设计中有课后作业_第2页
教学设计中有课后作业_第3页
教学设计中有课后作业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中有课后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6、背影备授课时间备课时间2016年9月23日授课时间2016年9月28日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2、识读、积累本课生字词,并学会运用。3、理清写作思路。过程方法目标1、指导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2、通过诵读,找出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用四字进行概括。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识读、积累本课生字词,并学会运用。2、指导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找出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用四字进行概括。教学方法1、重点字词强化识记法。2、指导朗读法。3、四字概括情境法。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课前三分钟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孟郊的《游子吟》。千百年来歌颂母亲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而讴歌父亲的作品却少之又少。难道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子女吗?不是。只是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今天让我们走进《背影》,感受父亲的爱。二、简介作者。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三、简介背景4《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

3、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四、整体感知。1、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音:差使()奔丧()狼藉()簌簌()蹒跚()踌躇()迂腐()拭()颓唐()举箸()琐屑()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文中的情感。3、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思考:(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

4、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词语)。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2)(我的父亲;父爱)(3)(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5、质疑探究、精心赏析(1)请小组合作:说说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文中找出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明确: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候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④.“我

5、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2)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四次,请用四字短语加以总结。明确:①惦记背影(思念父亲)4②刻画背影(望父买橘)③惜别背影(父子分手)④再现背影(别后怀念)五、课堂小结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同学们,请用心去感受我们父母的爱,用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的爱吧!歌曲欣赏《父亲》(崔京浩)作业设计A、按要求抄写、积累本课生字词,并选词造句。B、完成小练习册本课相关习题。C、反

6、复朗读课文,赏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板书设计背影惦记背影—————思念父亲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再现背影—————别后怀念教学反思4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公开课教案——《背影》伊车锡伯学校陈仟红2016年9月28日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