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

ID:42887930

大小:1.73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9-24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1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2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3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4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5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6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7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8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9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_第10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 社會文化學術思想的演變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兩漢時期─儒家經學魏晉南北朝─玄學隋唐─兩宋─元明清談風氣盛行清談形成的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士大夫為逃避政治迫害,往往拋棄現實俗務,專談玄妙哲理,並講究談吐和儀態,因而興起「清談」之風。有何晏王弼二大家清談內容:根據老子、莊子、易經這三部書合稱為「三玄」。對社會的影響:晉室南遷後,清談風氣更盛,甚至發展成消極頹廢的生活方式,表現出反抗禮教束縛的自由精神。在朝為官的士大夫均以清談為務,使朝政日益敗壞。動亂時代的心靈寄託:清談政局混亂,士人空談抽象道理,如

2、竹林七賢。魏晉之際,嵇康、阮籍、山濤、王戎、阮咸、劉伶、向秀(由左而右排列)等人崇尚自然,常在竹林中談論玄妙不切實際的道理,人稱「竹林七賢」。世族政治的形成漢代經學取士,形成世代任官的家族。漢代尊儒,儒者多以經學傳子,形成代代相傳的家學。朝廷以經學選拔人才,書香世家擁有任官優勢,日久成為家世顯赫的官宦世家。九品官人法曹魏以「九品官人法」取士後,朝廷選官舉才,只問家世背景,不管個人才能。所謂九品官人法,就是由州郡中正官負責評定士人品級,分為九品,作為政府任用官吏的依據結果: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弊端。科舉制度創始於隋朝,至

3、唐朝制度完備,宋朝時大盛。「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其寫照唐代科舉較著名的有明經科、進士科。道教東漢張陵所創─五斗米道後改為天師道南北朝時一度成為北魏國教。另有張角的太平道佛教佛教1起源於印度於西漢末年傳入東漢明帝在洛陽建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座佛寺魏晉南北朝,佛教大盛。南朝梁武帝最好佛,人稱「菩薩皇帝」。影響藝術建築,敦煌、雲崗、龍門三大石窟,都在此時開鑿。佛教2~魏晉南北朝佛教大盛的原因戰亂頻繁,人們尋求心靈的慰藉帝王的提倡如梁武帝翻譯佛經─以鳩摩羅什最為著名佛教3佛教在唐代達於極盛並中國化:玄奘自天竺取經回國後,積極譯經

4、,對中印文化的交流,貢獻尤大唐代宗派林立─天台宗、唯識宗、華嚴宗、淨土宗、禪宗這些宗派融入了中國思想,造成了佛教的中國化佛教4~禪宗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他宗教西洋的景教、回教、摩尼教都於唐代傳入祆教在北魏時傳入建築、雕刻、繪畫都受到外來宗教的影響東晉法顯西行求法路線圖玄奘像三藏取經經藏─佛所說的話論藏─菩薩解釋教義律藏─談論教徒戒律大雁塔佛教三大石窟藝術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甘肅敦煌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佛高六米,位於涇川縣南石窟寺第一窟。此窟造像明

5、顯追求龍門石窟造像的新姿,表現出「秀骨清像」、「褒方博帶」的風格。此圖為正壁的三身,佛像面容俊秀,作同一手印。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甘肅敦煌石窟孝德天皇:大化革新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國(包括留學生、學問僧)「大化革新」(唐化運動)創片假名(楷書偏旁)、平假名(草書偏旁)佛教、書法、飲茶風氣來自中國鑑真和尚文成公主顧愷之─女史箴圖女史箴圖女史箴圖是據西晉張華諷諫賈后宣揚封建女德的(女史箴)內容所作。《女史箴》原文共十二節,圖卷亦分十二段,前三段已佚,尚存九段。女史箴圖女史箴圖是教導宮中的女官,如何修養自己的生活規範教科書,「女史」是

6、指宮廷中的婦女,「箴」是規勸的格言。女史箴圖有圖有字相互說明,雖然有勸戒的性質,但畫面仍然生動。每一段的主題人物,都根據不同的內容,被賦與了各種動作。女史箴圖不慌不忙地畫出穩定勻細的線條,呈現了沉靜的一面。女史箴圖圖中人物神態宛然,細節描繪體物精微,所畫婦女端莊嫻靜,符合封建箴規。筆法細勁聯綿,設色典麗秀潤,畫風較傳為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為古,與北魏司馬金龍墓屏風漆畫風格相近。其山水與人物關係則人大於山,山石空勾不皴,也反映了早期山水畫的面貌。明代陳繼儒以為是宋初人摹本,清代胡敬則以為當屬唐人摹本。今人多以為唐人摹本。王羲之王羲之

7、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裡,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王羲之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

8、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