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10

角的初步认10

ID:42890310

大小: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角的初步认10_第1页
角的初步认10_第2页
角的初步认10_第3页
角的初步认10_第4页
角的初步认10_第5页
资源描述:

《角的初步认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3、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准确的判断出角。 2、掌握画角的方法,准确的画角。 教学过程:一、激学心动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结交一位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你们愿意吗?二、自学主动初步认识角1)找角出示例1让学生找角,由于这些实物都是学生平时经常见到

2、的,学生对角也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很容易找到角。2)观主题图找角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角。三、合作互动探究角的共同特征1)折一折:先让学生用一张圆形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2)比一比:并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3)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4)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5)练习判断角6)画一画,我先示范画角,然后学生试着画角,根据学情揭示画角的方法。四、

3、训练灵动巩固拓展(一)、基础练习:1)慧眼识角;2)看谁数得快;3)比比看(二)、拓展练习: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问学生:“用剪刀剪去一个角后,这张纸还剩几个角?”接着组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并拿出学具剪一剪。(三)、总结学习: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角的初步认识》的反思《角的初步认识》是让学生在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这个概念,在他们的眼中所看到的和摸到的都是具体的角,因此,从“具体的直观的角”抽象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

4、成的”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时我力求从学习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角去发现理解,从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

5、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角的初步认识》的说课《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

6、。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3、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准确的判断出角。 2、掌握画角的方法,准

7、确的画角。 三、说教法和学法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