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说课稿 (3)

《口技》说课稿 (3)

ID:42900233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口技》说课稿 (3)_第1页
《口技》说课稿 (3)_第2页
《口技》说课稿 (3)_第3页
《口技》说课稿 (3)_第4页
《口技》说课稿 (3)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技》说课稿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技》说课稿姓名:高正平地址: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5月5《口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口技》,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小说之林”上,小说是能最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读者最多、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小说表现的对象。小说的表现力极强,三言两语,便能写活

2、一个人物,短短几百字,便能折射一个时代。阅读本单元的小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体会不同风格小说的特点。学会围绕中心写人记事。课文内容: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2.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制定如下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一字解文”的独特方法;(2)学习并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B.过

3、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简练、准确、生动的语言;(2)合作、讨论、探究,解决赏析疑难;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妙。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重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学习上。二、说学情分析这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一时期,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不会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三、说教法1.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52.合作、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

4、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四、说学法1.朗读法:反复朗读,熟知意思,领悟写法。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探究。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讨论。五、说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一)朗读:学生(一男一女)配乐朗读。点评:刚才两位同学的深情朗读真是扣人心弦、动人心魄,而深情的朗读得益于这篇精妙的文字。(二)导入:《口技》一文仅以三百六十七字,就生动形象地显示了我过民间艺人的超人奇技,可谓是精妙之至,读来的确令人爱不释手。前面我们已经对课文的文言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学习,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解文之道——解读这篇文章的门道。(三)授课:人们常说“诗有诗眼

5、,词有词眼”,那同样文也应该有“文眼”。问题一:请找出《口技》一文的文眼,并说说理由。(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找出文章的文眼)明确:“善”。(如果有学生说不同的意见,可以引导学生说完,然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文眼”?)“京中有善口技者”,所谓“善”即擅长之意,指口技人技艺之高超或精湛。从谋篇布局来看,“善”字既是行文线索,也是一条情感线索,所以“善”字是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也即所谓“文眼”)。文章就是层层紧扣一“善”字而展开记叙、描写、议论。问题二:作者是如何表现口技人的“善”?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举例子引导学生,假如老师说:“某同学

6、善跳街舞,而且拿过校级比赛冠军,大家相信吗?”有同学会说信,因为这是老师说的。有同学会说不信,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为了证实老师刚才说的话,就需要某同学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对吧!那同样,作者要表现口技人技艺之“善”就必须让口技人表演。那文章中有没有关于表演的场景呢?)明确:1.突“善”。作者泼浓墨于口技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构成的三个场景,以曲尽其妙的描写突显了口技艺人的表演技巧,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探究15:研读作者描写的三个场景,并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复述口技表演者描摹的场景。明确:①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喧闹的场景。②闹而复静的场景。③深

7、夜失火、救火的场景。作者描写三个场景的口技表演,由简单到纷繁,由迟缓渐趋紧张,井然有序,直接有力地突出了口技人技艺之“善”。2.烘“善”。本文在描写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同时,还着力描写了听众的反应。因为听众是表演艺术优劣的最好评判者。探究2:课文中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②“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③“意少舒,稍稍正坐。”④“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作用: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另外,写听众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

8、得丰富多彩。3.衬“善”。①开头“……口技人坐屏障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