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 (3)

《口技》 (3)

ID:42900315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口技》 (3)_第1页
《口技》 (3)_第2页
《口技》 (3)_第3页
《口技》 (3)_第4页
《口技》 (3)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技》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口技》主备课人苏显英参与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教学重点字词的落实积累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教法设计1、朗读法2、讨论法学法指导1、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

2、,积极读书。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教学内容及步骤集体备课讨论记录个人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二、导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①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质疑;②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教师指导学生落实以下内容。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犬吠呓语

3、叱意少舒中间曳屋几欲齁声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①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6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③当是时:这个时候。④以为妙绝:以为:认为。绝:极点。⑤宾客意少舒:稍微,读shǎo。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⑦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⑧几欲先走:跑。3.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说明:教师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启发学生理清层次。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第2、

4、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三、诵读练习自由朗读第2、3、4段,争取能背诵下来。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2.选出与“众宾团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A.口技人坐屏障中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C.满坐寂然D.稍稍正坐3.选出下列加点的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①众妙毕备()A.毕业典礼B.毕业精力C.丑态毕露②宾客意少舒()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③不能名其一处()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第二课时一、抽查背诵二

5、、解读课文(一)分析第2~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1.齐读第2、3、4段。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梦;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3.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6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声有色,达

6、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的表现形式多样,或单独相继而出,或同时发出等等。4.探讨: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不能省略。这段写—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的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二)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1.请男女生各一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2.思考:“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句交代

7、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3.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不是简单重复。二者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不已。(三)分析描写技巧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8、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2.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即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