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课件]-水稻

[作物栽培学课件]-水稻

ID:42904316

大小:6.44 MB

页数:160页

时间:2019-09-25

[作物栽培学课件]-水稻_第1页
[作物栽培学课件]-水稻_第2页
[作物栽培学课件]-水稻_第3页
[作物栽培学课件]-水稻_第4页
[作物栽培学课件]-水稻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课件]-水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稻第一章水稻第一节概述一、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喜温暖、潮湿气候,种植和消费90%在亚洲我国种植面积世界第2,总产第1是中国和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与粮食安全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且历来是第一大农作物稻米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我国稻米消费量占全部粮食消费量的40%左右水稻单产最高,分别是玉米、小麦的130%、160%以上水稻种植面积为43219万亩,占种粮总面积的27.1%,但产量为17758万吨,占总产量的39.2%我国稻米在国际市场上不仅具有价格竞争力,更具有质量和品牌竞争力从1949

2、到2002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不多(9.7%),但总产增加了2.6倍。我国粮食作物种类及其所占比重播种面积总产量含有碳水化合物75~79%,蛋白质6.5~9%,脂肪0.2~2%,灰分0.4~1.5%。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其所含粗纤维较少,淀粉粒特小,粉质最细。水稻蛋白质含量虽然较低,但生物价(即吸收蛋白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数值)高,可与大豆相比。稻米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易为人体所吸收。稻米的营养价值高2000年世界主要产稻国的水稻生产情况国别播种面积(千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总产量(千吨)播种面

3、积占世界播种面积的(%)单产与世界平均单产比较(%)总产占世界总产的(%)全世界154996.43852.7597154.71000100中国30503.16232.5190111.219.761.831.8印度44600.03007.8134150.028.8-21.922.5印尼11523.14425.951000.07.414.98.5孟加拉100312792280096.5-27.54.7越南72993603263004.7-6.54.4泰国10048.02329.123402.96.5-39

4、.53.9缅甸6000.03333.320000.03.9-13.53.3菲律宾3900.03205.112500.02.5-16.82.1日本1800.06527.811750.01.269.42.0巴西3672.13041.411168.32.4-21.11.9美国1232.07036.58669.00.882.61.5二、水稻生产概况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过程四川水稻生产的发展历程图三、发展水稻生产确保水稻种植面积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趋势非常明显,1978年种植水稻51632万亩,2003年降到4000

5、0万亩以下,主要是南方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了大量的水稻田,北方因缺水而不种植水稻要保证水稻面积,主要任务在南方,北方选择的余地很小加强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克服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异常、国际贸易影响等不利因素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是粮食综合生产力的核心,加大品种改良,高产优质、节本增效、水土可持续利用、防灾减灾等技术攻关和集成,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研究高产与优质高产粮食安全、农民收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优质改善生活、适应市场、农民收入高产与优质高效普通野生稻药用

6、野生稻疣粒野生稻第二节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稻的起源与分类(一)栽培稻的起源普通栽培稻起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老挝及中国西南部一带的“东南亚山地”。其主要根据有:⑴沿喜马拉雅山麓到湄公河流域长达3200千米地带内,连续分布着多年生野生稻和一年生野生稻;⑵中川原(1977)对世界各地的品种进行脂酶同功酶带研究,认为缅甸、老挝、中国云南、印度阿萨姆一带稻种的基因型丰富,可能是“基因中心”,即“起源中心”。⑶根据考古学证据分析,印度的稻作历史已长达4500年以上,中国的稻作历史已长达670

7、0年以上,而稻的驯化栽培时期可上逆更早。当时,海面较高,现在的平原尚在海面之下,人类居住在山区,可以推断稻的原始栽培地应在山区或靠近山区的地方。而缅甸北部和老挝、中国云南省及印度阿萨姆毗邻地区正是东南亚山地。(二)中国栽培稻的分类我国稻的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辽阔,生态环境复杂。生态类型和品种繁多。丁颖等根据我国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变、生态特性和栽培发展过程,把栽培稻系统地分为:籼、粳亚种,早、中季稻和晚季稻群,水稻和陆稻型,粘稻和糯稻变种,以及一般栽培品种共五级。其系统演变关系如下:粘稻—品种普通栽培稻

8、籼亚种(基本型)粳亚种(变异型)水稻(基本型)早中季稻(变异型)早中季稻(变异型)晚季稻(基本型)晚季稻(基本型)水稻(基本型)水稻(基本型)水稻(基本型)陆稻(变异型)陆稻(变异型)陆稻(变异型)陆稻(变异型)糯稻粘稻粘稻粘稻粘稻粘稻粘稻粘稻糯稻糯稻糯稻糯稻糯稻糯稻糯稻—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品种——————————————(1)籼稻和粳稻亚种籼稻比较适宜于高温、强光和多湿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粳稻比较适宜于气候温和的温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