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

第11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

ID:42910602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3

第11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_第1页
第11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_第2页
第11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_第3页
第11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_第4页
第11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1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备人:朱兆勇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5-11-06第十一周集体备课讲稿一、说教材本周教学内容是《练习四》和《黄山奇松》。《练习四》的训练内容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五个项目。其中“诵读与积累”中有八个成语,写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有着警世劝诫的作用,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小故事和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Z情。全文共3个门然段,每个门然段可门成一

2、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针对教材的特点本课的训练目标: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学情了解: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的词汇量冇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学生的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与感悟能力不强。虽然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屮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表达顺序,休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但是学生由于受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语感训练仍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

3、环境以它独冇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屮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质疑法、口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观看课件,探究问题。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口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口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冇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

4、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木课计划安排二课时來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并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三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发挥充分的想象

5、,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四、课时划分:第一课时: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三口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发挥充分的想象,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五、板书设计:16、黄山奇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六、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七、教学思路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休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屮自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而,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将此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吋:初读课文理

6、清脉络。给足吋间使学生读、思、划、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第二课时: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感情。通过抓关键词、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内化迁移。教学流程:练习4教学目标: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岀为什么会写错别字。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3.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羌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4.学写毛笔字。5•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而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教学重难点:1.学习改正错别字。2.读背八个成语。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传

7、承诵读二、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2)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岀道理。(3)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试着改句屮的错别字。(2)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3)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岀理由。(4)教师总结。三、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熟记词语。(1)生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

8、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5)学生练习背诵。2.反馈。四、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口。(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