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

ID:42920368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_第1页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_第2页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_第3页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_第4页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脾脏是免疫器官,血运丰富,肿瘤的发生率低。(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14%,恶性肿瘤不超过全部恶性肿瘤的0.64%)o由于发病率极低,常导致临床医师对脾脏肿瘤的认识不足。(-)病理类型脾脏肿瘤的分类尚无统一标准。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可将脾脏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大类。按组织成分來源不同,原发性脾脏肿瘤又分为四种类型:①类肿瘤病变:其屮脾囊肿和错构瘤常见。脾囊肿又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后者又分为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的囊壁内有上皮或上皮细胞衬里,常为孤立、单房性的囊肿。假性囊肿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壁,其发生与脾破裂岀血、炎症、动脉或淋巴管梗

2、塞后形成的局限性囊腔和液化有关;错构瘤是由于发育异常而使脾脏正常构成成分的组合比例发生了变化。②血管源性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其中良性居多,有海绵状或毛细血管性血管瘤、衬细胞血管瘤(littoralcellangioma)>血管肉瘤等。③淋巴肿瘤:由局部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囊性扩张的淋巴管构成,如淋巴管瘤、淋巴瘤。④非淋巴肿瘤,如炎性假瘤等。常见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有:①血管肉瘤:由血管内皮细胞恶性增生所形成的肉瘤。其临床特点是脾肿大伴肝肿大,部分病例发生自发性脾破裂,易发牛肝、骨和肺等远处转移。②原发性淋巴瘤:为最常见的脾脏恶性肿瘤,指原发于脾脏淋巴组织的恶性

3、肿瘤,包括原发性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③其他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较为罕见,如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等。良性肿瘤中则以脾血管瘤多见,系脾血管组织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以脾实质海绵状血管瘤居多,也可为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后者常呈局限性或多发性毛细血管团。脾脏血管瘤的特点是瘤体生长缓慢、逐渐增大、严重者可累及整个脾脏。脾脏血管瘤可发牛梗塞、感染、纤维化、钙化等继发病变。脾脏淋巴管瘤在脾脏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二位。脾脏淋巴管瘤分3个类型:①单纯性淋巴管瘤;②海绵状淋巴管瘤;③囊状淋巴管瘤。CT扫描可见脾脏增大,脾内囊状低密度,轮廓清,CT值10-30HU,内部

4、多有粗大间隔且可见轻度强化,不同于单纯脾囊肿。(二)临床表现脾脏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或较小的良性病变,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仅在查体时意外发现。只有当脾脏肿瘤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出现压迫周围脏器脾脏转移瘤多有明确的原发恶性病灶。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乳腺癌、结肠癌、恶性黑素瘤、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宫颈癌和胰腺癌等。脾脏转移癌多来源于肿瘤细胞的血行转移,少数可为肿瘤的直接浸润,比如解剖位置毗邻的如胃、结肠、左肾的肿瘤直接侵犯脾脏。白晓枫等报道1组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脾血管瘤15例,脾淋巴瘤16例,脾血管肉瘤8例,脾淋巴管

5、瘤、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瘤和脾肉芽肿各1例,恶性肿瘤占56%(24例)。21例(49%)无任何临床表现,由体检时意外发现;13例仅为非特异性的腹部不适或隐痛;6例以腹部肿物为首发症状;3例为突发腹痛急诊手术发现。有11例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脾脏肿大、血小板减少、发热、贫血、消瘦等症状。(三)诊断方法原发性脾脏肿瘤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诊断较为困难,其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因而易于延误诊断。随着超声、超声造影、CT、核磁共振和脾脏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aspiration,FNA)等影像诊断和技术的发展,脾脏肿瘤的术前诊断已完全成为可能。B型超声检查具有

6、无创、经济、方便等特点,常作为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它可了解有无肿瘤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范围,了解有无包膜、鉴别肿瘤的囊实性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但B超受肠道气体干扰、肥胖以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見较小的肿瘤(Wlcm)难以被发现,因此,其准确性还显不足。高分辨率彩色Doppler超声可依据肿瘤内部有无血流及多少,有助于判断脾肿瘤的性质。CT可提供比较准确的关于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范围、与邻近脏器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图像,便于术前对病情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它是目前诊断脾脏肿瘤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手段,可发现脾脏小肿瘤(Wlcm)。X线检查可见

7、不规则增大的脾脏阴影,左膈肌可抬高、活动减弱,肾脏和结肠脾曲向内下移位等。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在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良性肿瘤表现为动脉分支的压迫性改变,恶性肿瘤则表现为血管中断、移位、不规则的管腔狭窄以及新生血管呈不规则分布等。尽管影像学检查对脾脏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是,它也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哪种检查方法,最后确诊都依赖于手术探查及病理诊断结果。当Casoni皮内试验阳性和身体其它部位明确包虫病应考虑有脾包虫囊肿的可能。近年来,通过B超或CT引导下脾脏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aspiration,FNA)的报道越来越多。该技

8、术可获得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