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之乡安岳保护与发展现状考察

石刻之乡安岳保护与发展现状考察

ID:42921676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9-22

石刻之乡安岳保护与发展现状考察_第1页
石刻之乡安岳保护与发展现状考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石刻之乡安岳保护与发展现状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石刻之乡安岳保护与发展现状考察2012年4月6日,记者来到了有着中国佛雕之都美称的四川省安岳县,与前安岳文物局局长唐承义先生一同参观了安岳石刻。安岳石刻较为分散,由圆觉洞,毗卢洞,千佛寨,卧佛院,华严洞等部分组成,通往石刻区的人都是狭窄的盘山路,摩崖石刻都是依山造像,下车后还需徒步走过一段山路才能进行参观。两天内记者参了安岳石刻中最有代表性的几处,虽然路途较为艰难,但是美轮美奂的古代石刻艺术还是令记者不虚此行。安岳被称为屮国石刻艺术Z乡,现存造像10万余尊,300余处,史籍文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12年梁武帝时期,兴盛于唐,五代和宋。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

2、将安岳石刻的历史、艺术价值归纳为“古、多、精、美”。华严洞是全国雕刻艺术最精、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石窟。华严洞内正壁为华严三圣像,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毗卢佛头戴宝冠,身穿袈裟,两颊丰润,两耳下垂,双口半睁,神态庄严,结跡趺坐于铺帛仰莲座上。两侧文殊,普贤头戴化佛宝冠,身穿通肩袈裟,面目慈祥端庄,跣足坐于青狮,白象上。洞的左右两壁分别是十尊菩萨,身材窈窕,面冃清秀,头戴宝冠,胸饰瓒珞,服饰轻薄透体,柔和飘逸,线条流畅,行云流水。毗卢洞距华严洞人约两公里,这里峰迥路曲,谷幽石秀,有龛窟二十个,造像区长达118米。这里是全国仅有的两处四川

3、密宗道场中最早的一处。毗卢洞窟楣上中造五方佛,洞中雕刻的内容均是阐发四川密宗主要教义和柳本尊十炼修行图。木尊十炼图造型生动,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在一些特殊造型中也別具匠心。在毗卢洞观音堂内的紫竹观咅,被誉为全国最漂亮的一尊摩崖石刻观音,这尊观音不但完全女性化,而且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是一个典型的四川女性,小巧玲珑,面部丰满圆润,柳叶眉,丹凤眼,高鼻梁,樱桃小口。她侧身跷脚悬坐在离地三米的蒲叶座上,袒臂露胸,神情妩媚。这既是宗教朝拜的偶像,又是古代窈窕淑女的真实写照。紫竹观音的雕刻水平,可谓是炉火纯青,全镂空化佛宝冠,轻柔飘逸的彩带,薄如蝉翼行

4、云流水的长裙,紧贴两臂的坎肩,无不体现了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圆觉洞是安岳石刻所有景区中修缮得最好的…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圆觉洞的造像以晚唐,五代,北宋为主。其中以“西方三圣”最为壮观,“西方三圣”为阿弥陀佛、净瓶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各石像躯高都在7米以上。正中的阿弥陀佛头蓄螺髻,身披袈裟,内着僧衣,手着法指,神态威严。左为观音菩萨,她头戴镂花宝冠,左右髻飘然其眉,耳垂珠环,身着宝纟曾,遍体瓒珞缀饰,足踏莲花,左手提净瓶,右手执柳枝。右为大势至菩萨,容貌俊雅,慈眉善目,安祥聪睿,倩丽端庄,双手交于腹部,右手握着象征圣洁的莲蕾。“西方三圣”造像打破了屮

5、国早期石窟造像中佛、菩萨一律端庄、严肃的规矩,正襟危坐的造像仪轨,使佛和菩萨世俗化、人性化,将石刻艺术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十五号窟为圆觉洞最大的窟,正壁佛台上结跡趺坐“三身佛”,左右壁为十二尊佛教大菩萨,称为“十二圆觉菩萨”,窟右上方刻有一米见方的“圆觉洞”三字,圆觉洞也因此得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