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

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

ID:42924352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_第1页
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_第2页
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_第3页
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皖东南地区竹苏栽培技术皖东南地区竹蒜栽培技术摘耍皖东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毛竹林,竹茹作为新兴的森林食品,对发展林下经济带来机遇。在毛竹林下栽培竹茹,主耍体现在栽培地选择、栽培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个环节,对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贯穿了各个技术环节,是栽培技术的关键。总结了皖东南地区竹茹栽培技术,以供参考。关键词竹菇;栽培技术;皖东南地区中图分类号S646.8.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7-0118-01安徽省现有竹林面积34.00万hm2,毛竹林面积为27.73万hm2,占总面积的81.56%,皖东南地区主要

2、包括宣城、黄山2个市,位于黄山山脉及天目山脉的余脉,非常适宜毛竹生长,毛竹分布也最为集中。全省毛竹面积1万hn)2以上的共9个县(市、区),其中皖东南地区占7个(广德县、宁国市、黄山区、休宁县、泾县、宣州区、歙县),而区域内的旌德县、绩溪县等也有毛竹大量集中分布,这就给竹产业发展带来了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被誉为“纯天然森林绿色食品”的竹笋早已走上老百姓的餐桌不再新鲜,而竹蒜(又名竹笙或竹参)作为竹林中的副产品,被称为“山珍之首”、“真菌之花”、“京果之王”,虽渐渐被人们熟知,但产业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涉及竹茹

3、培育的项目甚至一度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对象[1-2]o竹茹富含21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味道鲜美,在中医上具有保健和补益功能,并能防癌抗癌。因此,探讨竹菰栽培技术,推动竹茹培育技术的发展,对于丰富皖东南地区竹产业和森林食品种类具有积极意义。1栽培地选择及栽植通常竹林地、果园、稻田等均可作为竹茹的栽培地,但种植过的田块要轮种其他作物3年以上才能再次作为竹茹栽培地。鉴于皖东南地区竹林资源丰富,建议在竹林地栽培。栽培竹拣的竹林地要求交通相对便利、靠近水源、郁闭度较高(有利于遮荫),土壤质地疏松而不易板结,团粒结构好,pl

4、l值呈酸性。毛竹林下套种竹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竹林环境,节约耕地资源,而且竹林里高含量腐殖质的土壤环境和和对湿度大的空间环境为竹茹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最佳环境。同时,对于竹林本身来说,竹茹种植对林地适当挖抚和铺填腐熟培养料,代替了竹林的垦覆,促进竹林增产。据调查,采用套种竹茹的竹林,竹材可实现年增产20%以上,可产竹茹干品达750kg/hm2以上。竹蒜的菌球形成需要20°C以上的气温,一般播种后60〜80d进入菌蕾和子实体发育期,因而种植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找出FI平均气温20°C以上的FI期,再向前推70d左右即为播种期。在皖东南

5、,通常播种可安排在3—4月为宜,6—8月可分批采收。培养基可选择竹子的秆、枝、叶、竹头、竹根和杂木片、树枝、叶以及工厂下脚料的碎屑等,培养基pll值调配至5〜6[3-4]。2畦床整理与播种竹茹是喜湿乂好氧的菌类,畦面不宜过宽,应每隔40〜50cm开1条沟,沟宽30cm左右,深为15〜20cm,畦床一般以等高线平行方向或因地而异,沟内待填培养基。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雨季应防止积水导致菌丝缺氧死亡。播种前需在畦内及四壁喷洒0.1%菇虫净或0.5%敌白虫液外加0.1%多菌灵,以防止病虫杂菌的危害。下料吋选择在晴好天气将腐熟的培养基

6、填铺沟中,厚度25〜35cm,再将竹茹菌种掰成约1cmX1cm的小块状,每隔5~8cm播1穴,呈梅花型分布,播菌种9000-10500袋/hm2(约1袋/m2),每袋菌种湿重约0.5kg。播种后,在畦面覆盖5cm左右厚度的碎土粒,再用1层薄稻草将畦面覆盖,以达到保湿、保温、防雨的效果。播种15d后,沿畦床边角处扒开播种层,观察菌种萌发、吃料和生长情况,如发现菌种变黑,应立即补种;同时观察培养基的湿度并加以调整,在天热干燥时应掀掉薄膜以利通风,当竹茹的菌丝生长至露出畦面吋应及吋除去覆盖的稻草。3有害生物防治竹菇生产中常见的有害生物以虫

7、害和杂菌为主。常见的虫害以菇蝇、蜡类、魅脑以及线虫为主,发现虫害时可以喷洒敌敌畏药液加以消除,但注意不要伤害菇蕾,白蚂蚁、跳虫、嫡虫等害虫可用山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同时做好菇房的物理封闭,以避免老鼠进入破坏;常见的杂菌有粘菌和鬼伞类杂菌及绿霉、烟霉等,可将发现的杂菌连同表土一起清理出FH,或者在其发生处周围撒上1层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4出菇管理竹蒜播种1周后菌丝开始生长,当菌丝爬上料面吋将畦床上的盖膜去除,菌丝通过吸收养分大量繁殖逐渐成熟,成熟后的菌丝在温度15°C以上时形成菌索,由营养生长转换为生殖生长,在温度在23°C左右变成

8、菌蕾索,逐渐破球形成了实体。菌丝喜湿怕浸,在出菇期应控制好培养基和覆土的湿度,通常培养基湿度保持在60%〜70%,覆土湿度控制在30%〜70%,覆土干燥、发白时要及时喷足水。菇蕾生长期非阴雨天气时也需用喷淋管喷水,以保证湿度,喷水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