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ID:42925982

大小:123.0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3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1页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2页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3页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4页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辛次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历次反清革命斗争的过程和他们的救国方略,掌握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争,了解武昌首义的经过与中华民国政权的建立,能够正确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教学重点:1「把握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早年革命活动。3.掌握清末关于革命与改良论战的具体内容与意义。4.引导学生分析资产阶级革命在早期中国出路探索中的历史地位

2、与意义。5.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教学难点: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2.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得与失?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本次课程涉及的学术前沿:1•李文海、刘仰东:辛亥时期的志士仁人为什么选择了革命[M]走什么路一一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龚书铎: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M]走什么路一一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张海鹏:“告别革命”论错在哪里[M]走什么路一一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199

3、7年版4•沙健孙: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M]历史经验与改革开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987年版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一)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扩大他们在华利益,加紧对华输出资本,掠夺通商和路矿利权,与此同时伸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的激烈角逐,导

4、致矛盾逐渐尖锐化,这种矛盾的激化集中体现在日俄战争的爆发上。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并拒绝退兵,妄图在东北推行“黄俄罗斯”计划,这与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侵略政策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1904年2月6日,日本向驻扎在旅顺的俄国军舰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这场为了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竟然实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清政府除了划出“交战区”夕卜,还要严守局外中立。在美国的调停下,1905年9月,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重新划分了在中国的利益,战争结束。1903年,英国在西藏燃起战火,德国也将炮舰驶入长江,与英国争夺鄱阳湖和洞庭湖流

5、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骗局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的各个派系并欺骗人民,在逃亡西安期间,就发布了“罪己诏”和改革谕旨,清末•立宪活动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改革思想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但是由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很多新政改革流于一纸空文。1906年,为了抵制各地愈演愈烈的革命风暴,西太后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宣布在中央筹设咨政院,地方设立咨议局,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23条中共有14条是维护君主的权力的,1911年5月组织了“责任内阁”,但大部分内

6、阁成员由皇族组成,“皇族内阁”遭到立宪派和一些汉族地主的不满和反对,所谓“立宪”骗局至此完全戳穿。•立宪改革包括政治上整顿吏治,裁扌赦冗官,禁止捐纳买官;经济上提倡振兴商务,奖励创办实业;军事上,改革军制,仿照西法编练新军;文化上,采取废八股,停科举,提倡出国留学等。1905年,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此外还禁缠足、禁鸦片、满汉通婚等。清政府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和预备立宪的失败,使人民更加坚定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决心。(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虽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还非常小,但是近代工矿企业增长

7、的速度和规模,比以前有较大的进展,商办企业大量出现,与此同时,随着商办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及其联系的社会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也产生了显著影响,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创造了必要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四)人民反帝爱国运动高涨20世纪初,各地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1903年上半年,在上海等地和日本留学生中间的“拒法运动”和“拒俄运动”;1905年因为美国迫害华侨,通过排华法案而引发的抵制美货运动;从1903年开始的各省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控制我国铁路、矿山,•据统计,1905年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达90余次,1

8、906年达160余次,1907年达190次。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收回路权、矿权(收回利权运动)的斗争。1911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