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ID:42936798

大小:120.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22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唐代中期以前的城市,冇着严格的政治等级体系,不同等级的城市有着严格的规定,简单说来就是城市的政治地位决定着经济规模和城市的规模等级。但随着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这一规律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的独立推动作用逐渐显露。虽然唐代全国性城市仍以长安、洛阳为首,但是唐中期以后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Z说就是较好的证明。苏

2、州、杭州也上升为居民十万户的全国性城市,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越来越多的城市因为经济地位扩大了口身的政治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区域城市经济等级体系形成与同一层级的城市之间的分工口益深化。随着城市的经济属性不断增强,唐代屮期以前形成的以政治地位高低为主的城市等级体系逐渐弱化,城市等级屮的经济性因素不断增强。在一些新兴的经济区域,逐渐形成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并重的城市等级体系。新的城市等级体系核心内容如下:一是政治地位已不是城市规模的唯一决定因素,政治地位高的城市不一定比治下的城市经济水平高;二是城市等级体系跨越了行

3、政区划的限制,城市体系所涵盖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覆盖的区域已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以长江下游经济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为例,到唐代中后期,长江下游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例如宣州、常州等)为三级区域屮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除了纵向上的区域城市等级体系逐渐形成,横向上同一层级的城市分工亦日益深化。这些城市往往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最终将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得

4、同一等级城市之间形成较为常态的分工合作,并形成了佼为稳定的城市群。例如苏州以丝织品与盐业闻名天下,《新唐书•地理五》记载苏州土贡有:“丝绵、八蚕丝、绯绫。”《太平广记》卷402《守船者》载:“苏州华亭县,有陆四官庙。元和初,有盐船数十只。”杭州的发展与旅游业兴盛密不可分。长庆初,杭州刺史白居易将《杭州郡楼登望画图》寄给在长安的张籍,张籍即兴赋诗:“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tl到长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求看。”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富商文人居住于此,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越州以制

5、瓷业和造纸业箸称。同一层级的城市发展有所侧重,证明了唐代后期城市之间分工的发展。同时,这一分工的发展,使得城市区域分布的合理性大为提高,城市口身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大幅增强,这也是这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城市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分工与专业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唐代中后期城市受政治影响逐渐减弱后,城市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增强,各个城市开始立足于自身特点,发展特色手工业,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各自城市特色的交易市场。唐代陶瓷业空前发达,制瓷工业己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出现邢窑、越窑等著名的瓷窜。陆羽夸赞“邢瓷类银,越瓷类玉”,“

6、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唐代丝织业发展迅猛,长江下游地区的扬州、苏州、杭州等均是重要产地。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品销售的专业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较大城市中出现同类商品的集屮贸易,屮小市镇中形成以某类商品交易为主的专业化贸易。在唐代城市屮,市下设行,行为同类商品集中进行贸易活动的场所,行内又置店、肆经营。此外,还有某些大宗商品的专业化贸易。在著名的茶叶产地形成了销售茶叶的专业市场。此外还有木材市、花市等大型专业化交易市场。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屮心承担的大宗商品的集屮交易频率加快。1.下

7、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中期以前,城市的不同规模往往表示着城市的不同的政治等级,在这个时期,城市等级体系是以政治地位高低为主的。B.唐代中期以后,一些城市在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将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出现T同一层级的城市分工口益深化的现象。c.唐代中期以后,经济地位决定了城市等级体系,城市体系涵盖的城市数量越來越多,覆盖的区域已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D.到了唐代后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分工进一步发展,城市区域分布越来越合理,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地区城市快速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8、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随着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唐中期以后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削弱了长安、洛阳这两个全国性城市的政治地位。B.区域城市经济等级体系的形成,同一层级的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深化,意味着因为经济地位的变化,城市政治影响力也随之变化。C.长江下游经济区的城市群有不同的等级体系,决定这个体系里每个城市地位的因素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