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紫背天葵越冬栽培技术

长江流域紫背天葵越冬栽培技术

ID:42946794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长江流域紫背天葵越冬栽培技术_第1页
长江流域紫背天葵越冬栽培技术_第2页
长江流域紫背天葵越冬栽培技术_第3页
长江流域紫背天葵越冬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长江流域紫背天葵越冬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江流域紫背天葵越冬栽培技术紫背天葵为菊科三七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茎和叶背为紫色,叶面为绿色,植株长势和分枝能力非常强,耐热、耐旱、耐瘠薄、耐弱光,适应环境能力强,以嫩茎叶为食,是我国目前最受欢迎的传统山野蔬菜之一,其人工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紫背天葵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活血、止血、补血等功效,还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在长江流域,紫背天葵夏秋季开花,露地栽培的冬季地上部全部枯死,到第二年春季地下宿根重新萌发。由于其不结种子,茎节处易生不定根,故生产上均采用抒插繁殖。长江流域露地栽培的紫背天葵在春、夏、秋季供应市场,而保护地栽培的则可填补冬季供应的空缺

2、。以下介绍其长江流域越冬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做畦与施基肥越冬栽培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壤肥沃、背风向阳的壤土或砂壤土耕地。提前将耕地深翻晒垄,每亩施入腐熟猪牛粪3000千克或腐熟菜饼150千克加氮、磷、钾含量各15%的进口三元复合肥50千克做基肥,精耕细耙,9月下旬按1.6米宽包沟开畦,畦沟深30厘米,畦长20〜30米。二、布管覆膜植物输液滴管是近几年才在紫背天葵越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一种灌溉设施,每亩一次性投资200〜220元可连续使用3年,再配套1台功率750瓦、扬程10米的潜水泵后即可使用,铺设和操作都很简单方便,浇水与追肥可同时进行。实践证

3、明,此法节水、节电、省工,有利于控制棚内湿度,还可提高追肥效果,不造成土壤板结,使紫背天葵增产10%以上。配套的每台潜水泵可供20亩紫背天葵输液滴管连续使用。在整好的畦面上宽1/3和2/3的位置铺设好两条植物输液滴管的支管,注意支管的出水孔要朝上;按支管每间隔1米距离的标准,用30厘米长的小竹条插一小竹拱,以防地膜紧贴支管而堵塞出水孔;每畦的支管通过"三通”与主管相连。铺设好植物输液滴管后随即覆盖地膜,封严地膜四周待栽。三、抨插定植1.生产季节安排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越冬栽培的紫背天葵一般10月上中旬于栽培地直接抒插定植,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开始采收,冬季应用保护地栽培,其采收期

4、可一直延续至第二年5月。2.抒插方法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无木质化的老熟茎做插条,每个插条保留3〜4个节点,剪去成熟叶片,保留腋芽,按24〜26厘米的株行距,用小木棍或小金属棍配合,将插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栽培地,插入深度以2个节点为度,每畦插4行,亩插5500〜5800株。抨插后即浇定苗水,并及时用细土封严地膜定植孔。四、田间管理1.肥水管理紫背天葵虽然耐旱、耐瘠薄,但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有利于植株生长、产品脆嫩和高产,因此要加强水分管理和肥料供应。抒插定植后10天左右,用植物输液滴管进行1次滴灌;约20天后,结合浇水用植物输液滴管进行第一次追肥;以后根据耕地干旱情况及时用此滴

5、管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整个生长期共进行4〜5次,每次均在天气晴好时进行,每次每亩追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进口复合肥5千克。方法是将肥料溶于1大桶水后,通过1根小软管,利用潜水泵小引管的空吸作用将肥水吸入主管,与灌溉水混合施入栽培地。2.促分枝抨插苗成活后,为使其尽快分出侧枝,在株高15厘米时摘心,以后随着嫩茎叶的采收,植株会萌发出更多新侧枝,采摘的次数越多,分枝越旺盛。3.除草只要地膜的四周、定植孔和破损处能封盖严实,畦面一般不会长出杂草,对畦沟的杂草则要及时人工锄除。4.疏除老叶植株封行后,每次采收的同时应适当打掉植株基部的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和新枝萌发,延长采收期,提高产

6、量。5.棚内温度调控冬季紫背天葵的防寒保暖尤为重要,应在11月下旬搭建好塑料大棚,盖好棚膜和大棚四周的裙膜。以后随着温度降低,应在大棚内加盖无纺布、架设塑料小拱棚保温;如气温降至0*以下,夜间应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保温;如遇严寒天气,应在棚内采用电热线加温措施防冻;如遇降雪,应及时清扫棚面积雪,以免将大棚压垮。冬季的日常管理仍以科学合理的通风透气为主。1.病虫害防治长江流域越冬栽培的紫背天葵很少发生病虫害,但栽培仍然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在无病虫植株上选择健壮的枝条作为抒插繁殖材料,与非菊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腐熟有机肥,严防积水,及时通风降湿。前期和后

7、期如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菜青虫等常见叶菜害虫,可选用无公害农药进行常规防治。五、采收定植后约30天开始采收嫩梢上市,采收标准为梢长10〜15厘米,第一次采收时基部留下至少2〜3节,用来萌发新的嫩梢。以后如天气晴好,15〜20天采收1次;如天气寒冷,则20〜35天采收1次。亩产量一般在3500〜4000千克。[基金项目: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35—syz21).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邮编:435002;张大华大冶市灵乡镇农技服务中心邮编:435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