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8《诗经》两首(2)含解析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8《诗经》两首(2)含解析

ID:42954832

大小:41.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8《诗经》两首(2)含解析_第1页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8《诗经》两首(2)含解析_第2页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8《诗经》两首(2)含解析_第3页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8《诗经》两首(2)含解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8《诗经》两首(2)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练案8诗经两首(2)本练案共2页,满分44分,吋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2、导学号30994232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CE)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

3、,风屮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屮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屮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解析】C.“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E.“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4、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己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黄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Z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彖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1导学号30994046楚江怀古(其一)1注I马戴露气寒光集,

5、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注】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D)A.诗题“怀古”,实际并未怀古,而是借泛游楚江來抒发自己的情怀°B.诗中“微阳”“猿啼”“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C.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于是感慨丛生。D.尾联中“竟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E.全

6、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解析】A项,“实际并未怀古”不正确,诗人凭吊屈原,照应了诗题的"怀古”。D项,对“竟夕”的理解不正确,“竟夕”的意思是“整个晚上”,也并没有"出乎意料的意味”。答D给3分,答A给2分,其它选项不给分。2.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答: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广泽牛明月”,广阔的洞庭湖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的生命,写出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该句以动写静,表现出了洞庭湖

7、的阔大与静谧;(1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1分)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广阔的耄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2分)(意思对即可,答白描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衬托”“白描”等方面。结合题干提问角度,先答出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导学号30994047高节物惊心两鬓华①,百年将半仕三已②,岂有白衣来剥啄④,真成独坐空搔首,东篱空绕未开花。五亩就③

8、荒天一涯。一从乌帽自欹斜⑤。门柳萧萧噪暮鸦。【注】①华:白发。②已:停止。③就:接近,将要。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⑤乌帽:即乌纱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欹:倾斜。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BC)A.首联“两鬓华”表达了诗人对年老鬓白、光阴荏苒的哀叹之感,B.颔联“百年将半”抒发了艰难不遇、仕途不通的怨愤之情。C.颈联将“白衣”和“乌帽”突出表现家贫路远、身处窘境的抑郁不平之绪D.尾联通过景物描写表现无人来访、门庭冷落的悲凉之慨。E.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回,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解析】通读

9、全诗,从中品味出诗人的情感。BC两项表达的的感情应该互换一下。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答:①用典。“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深化了诗歌主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