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

ID:42962131

大小:149.6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曹斌锋教学设计【教学II标】1.背诵全文,培养学住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而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Z心。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教学重点】学习住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小国大地上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

2、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题解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Z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Z恩和临终托孤Z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

3、,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示已。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细,经过了儿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屮(今陕西省汉屮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做准备。主耍措施有:(1)与吴国通好;(2)加强内政建设;(3)平定南方叛乱。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通过媒体资源让学生听本文的范读视频材料。2.淫生如有的字词句,先画出来然后和同桌交流。3

4、.老师提出重点字词的读音,要求学牛作答。四、分析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屮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④提出这一建议的冃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Z气”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口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Z路也。”5.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第二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

5、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①如何具休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界同”;“不宜偏私”③“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5.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第三、四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②捉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

6、用于昔H,先帝称之㈠能”⑥具休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⑦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具徳才兼备。5.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笫五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②“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旬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5.小结: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笫六段1.朗读1.检查重点词2.学生串译3.提问检査;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②当时

7、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來二十有一年矣。”4.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叨白创业Z艰难,同时表达口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第七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作者夙役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

8、先帝之明”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Z明”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卜之职份也。”5.小结:本段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