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案 (2)

《石榴》教案 (2)

ID:42963936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石榴》教案 (2)_第1页
《石榴》教案 (2)_第2页
《石榴》教案 (2)_第3页
资源描述:

《《石榴》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课题:石榴教案背景:1.面向全体七二学生2.课时:1课时3.教师课前准备:(1)多媒体教室及投影设备;(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3)教学使用的ppt课件;(4)利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备上课使用。教材分析:《石榴》一文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咏物抒怀。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石榴内在的精神之美。它同当时的许多散文一样,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

2、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基于以上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能在人们常见的事物上发现新意,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2.学习作者形神兼备的状物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怀。3.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4.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有关描写的方法,学习积累文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3、.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2.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的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教法学法:1.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我们连云港地区全面贯彻实施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即自学质疑环节—交流展示环节—互动探究环节—精讲点拨环节—矫正反馈环节—迁移应用环节。从而做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人人参与探究活动。2.学习文本,阅读方法上以朗读为主,采用配乐朗诵、学生自读、齐读等方法.3.利用百度引擎

4、查阅相关资料,开拓学生视野;借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一、由音乐《怒放的生命》导入l1.老师请学生边欣赏音乐,边观看“怒放的石榴”的画面。师问:夏天这“怒放的生命”美在何处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郭沫若老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石榴》。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收集郭沫若的资料,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3【设计意图:由音乐导入,使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音乐营造的气氛之中,为进入主题作铺垫: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二、展示交流(一)作者、写作背景简介1.学生展示交流收集的有关郭沫若的资料。2教师展示郭沫若的有关资料郭沫若(1

5、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3.教师简介本文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郭沫若先生于1937年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主持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工

6、作,积极从事抗日文艺运动。《石榴》这篇散文同当时的许多散文一样,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读《石榴》,请同学们拿出拿出笔来,用痕迹读书法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好吗?2.学生寻找并发言,最后全班达成共识: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三)理清思路1.同学们,刚才大家都认真地听了课文配乐朗读,知道课文第(2—6)段具体地描写了石榴的特征,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明确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石榴的特征的。学生朗读课文,小组探讨、交流。展示明确:文章是从枝叶——花朵——果实

7、三个方面来描写石榴的(第2段):描写石榴的枝叶美;(3—5段):着重描写石榴的花朵美;(第6段):形象描绘石榴的果实美。2.欣赏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图片,进一步感受石榴的外在之美。3.学生齐读课文(2—6)段,进一步感悟。【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要求学生交流解决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展示交流的机会,其学习潜

8、能就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三、互动探究前面我们通过阅读,理清了文章的思路。那么,文中还有一些句子、语段含义深刻,值得咀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探究。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