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ID:429675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1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食品科学与工程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摘要]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中.它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等功能。本文就国内外目前对多糖的来源、生物活性及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关键字]多糖;来源;生物活性;提取方法1概述多糖(polysaccharide,PS)是由单糖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并由糖苷键线性或者分枝连接组成的链状聚合物,广泛地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海藻等几乎

2、所有的有机体中。多糖除了作为生物体的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外,还是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能控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943年,多糖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被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应用越来越广。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1],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分离技术的提高,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多糖作为生命物质参与生命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功能,如受精、着床、分化、发育、免疫、感染、癌变、衰变等等[2],突破了多糖作为支持组织和能量来源的传统观念。20世纪70年代发现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病

3、毒、抗凝血、诱导干扰素产生、促进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等功能。2多糖的来源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多糖按照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藻类多糖和动物多糖等。植物多糖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和花。我国今年来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多糖的药物活性已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例如免疫调节功能是植物多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药用植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免疫活性多糖。植物多糖研究的比较深入的

4、有黄氏多糖、当归多糖、刺五茄多糖、芦荟多糖等[3]。目前在中草药中的某些品种,特别是生物活性明确的中草药来源的多糖,如何能较快达到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是很迫切的任务。微生物多糖包括细菌和真菌多糖,也是研究的比较详细的一类多糖。与动物和植物多糖相比,微生物多糖具有与他们相似的性质,而其产量和质量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目前有关真菌多糖(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环蜜菌多糖等)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造血、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有的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很好的疗效。海藻多糖主要来源于红藻、绿藻和褐藻三大类。从海

5、藻来源中提取的多糖,大多含有硫酸根,其作为抗血栓作用已被大家公认。如褐藻多糖硫酸酯对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4]。这些多糖除了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和抗肿瘤作用,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如红藻多糖在细胞水平上能明显抑制牛免疫缺陷病毒的生长,具有开发抗AIDS的前景[5];螺旋藻多糖被证实具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6]。动物多糖存在和分布极为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组织器官中。Murry[7]在对海洋生物天然产物的研究中发现许多海洋动物含有种类和数量不同的具有生物活性多糖,如棘皮动物(刺参)、软体

6、动物(贝类)、甲壳类动物(虾、蟹等)及鱼类(鲨鱼)等的某些组织都有多糖的存在。对于动物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逐步受到重视。3多糖的生物活性多糖它参与分子识别、细胞粘附及防御等生理过程的调节活动。近年来,人们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它同时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而对它免疫促进作用的机制,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3.1免疫调节作用由于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人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国在多糖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已由一般的观察发展到了分子受体水平,由动物实验发展到保健食品

7、的制作及临床应用,由菌类多糖的研究到高等植物及多科组织器官的研究。实验证明:多科属、多组织部位的多糖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免疫功能则更突出。此外在抗衰老、抗辐射、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亦很明显。初步显示了其重要的保健与药用价值。田庚元等[8]认为,多糖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有以下的方式和途径:(1)激活巨噬细胞;(2)激活网状内皮系统;(3)激活T和B细胞;(4)激活补体;(5)促进干扰素的生成;(6)促进白细胞介素的生成;(7)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等几方面。应当指出还有以下几方面的机理,现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

8、:(1)促进T细胞亚群的分化。多糖类大都可以促进CTL和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而抑制Ts细胞增殖,使CD4+/CD8+比值升高。(2)促进NK细胞的活性。多糖类可提高NK细胞及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这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近年来还获得大量的临床证据。(3)增加机体IL-2R的数量,从而有效地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CTL、CK等的杀伤力。多糖是非细胞毒性物质,取自天然,对生物无毒副作用,因而是理想的免疫增强剂。3.2抗病毒作用病毒感染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