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导学案(配套)

《父母的心》导学案(配套)

ID:43009978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父母的心》导学案(配套)_第1页
《父母的心》导学案(配套)_第2页
《父母的心》导学案(配套)_第3页
《父母的心》导学案(配套)_第4页
《父母的心》导学案(配套)_第5页
资源描述:

《《父母的心》导学案(配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父母的心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感受父母浓浓的爱。(2)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3)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2、预习要点(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2)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3、达标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父母的心》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人,当代________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968年获___

2、_____文学奖。(2)给加粗词注音并解释这个词。a.无精打采(    )________b.衣衫褴褛(    )________(3)完成下面表格,感知文本内容。课文围绕送与不送,写了这对夫妇作出的几种决定?每次做出决定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时间决定理由 当天傍晚次日早晨次日傍晚第三日上午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1)文章内容。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2)文章脉络。(一)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二)开端:(3—6)送一个孩子给她(三)发展:(7—12)送走长子用次子换回长子用女儿换回次

3、子(四)高潮:(13—16)要回女儿(五)结局:(13—16)一家六口团聚2、问题展示(1)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答:(2)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3)你认为本文故事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情节特点:作用:(4)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作品中的父母,你认为该不该送走孩子?答:(5)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父母?答:3、方法总结(1)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抓关键词,品味语言;(3)三到——眼睛要看到,心里要想到,手里要写到。4、拓展交流《战国策》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认为课文中父母不愿把

4、儿女给富人,是不是失策?(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参考答案达标练习(1)川端康成  日本  小说  伊豆的舞女  雪国  千羽鹤  诺贝尔(2)cǎi神采;lánlǚ(衣服)破烂(3)时间 决定理由 当天傍晚送走长子难割难舍次日早晨次子换长子接班人次序次日傍晚女儿换次子次子长得像婆婆第三日上午要回女儿太小冷酷问题展示(1)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穷父母对子女的情素,他们三次换送自己孩子,最终决定一个也不送。(2)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高潮

5、,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3)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更突出了曲目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4)略(5)通过对文本相关神态描写语句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拓展交流这是一道开放题,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关键在一个“理”上,如果说得充分则可得“优”;如果说得尚好,则可得“良”;如果一般化,则得“中”;如果言之无理,则得“下”。本题在论述时要求紧紧结合课文来谈,同时可适当引用名人名句,如果能结合生

6、活实例就更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