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教学设计

核舟记 教学设计

ID:43013931

大小:17.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核舟记 教学设计_第1页
核舟记 教学设计_第2页
核舟记 教学设计_第3页
核舟记 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核舟记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舟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读准句读。2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3了解总一分一总的说明顺序,以及第5段的内部顺序。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解说:语感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口诵心维。鉴于初中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很多,不宜作过高要求,但求能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就可以了。)2.点拨法。(解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不必字字落实、句句讲清,只在必要时做些点

2、拨与引导。)3评点法。(解说:应当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收放适度,收而不放,流于死;放而不收,流于乱。)4.研究法。(解说:研究需要方法,但更需要一种态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请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画一个长为29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画好以后请在长方形内再画一个椭圆,然后可以把这个椭圆看作一只船,请你在船头画3个人,船尾画2个人,船头的3个人中,中间的一个戴着高帽子„„不少同学说地方太小,画不上。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我却知道一个人,他不但能在方寸之间安排这

3、么多人物,而且可以把每一个人的神态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同学们相信吗?如果不相信,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明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学习以后,你自然会找到答案。(解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设里悬念,激发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二、研习课文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解说:文言文教学,诵读是非常必要的手段。诵读应分层次,一是准确,二是流畅。)(2)词语积累,要求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数量词用法四类情况进行归类整理。

4、(解说:文言实词与应调的积累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到实处。之所以要学生分类整理,一是便于记忆掌握,二是便于发现规律,掌握语言积累的方法。)(3)学生就句读、难解词句质疑问难。(解说: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及时反馈、迅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学做出相应调整是非常必要的。)(4)课堂练习。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a.尝贻余核舟一b.盖大苏泛赤壁云c.高可二黍许d.雕栏相望焉e.神情与苏、黄不属f其船背稍夷g.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②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盖简桃核

5、修狭者为之③说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a.为为官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可高可二黍许珠可粒粒数也(解说: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活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词语。实施这一环节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分成两大姐,分别整理,尝试命题,然后进行比赛,寓学于乐,增强识记效果。)(5)课文总理。全文共6段。第五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简介核舟雕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并道出核舟的来历。第2~5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

6、,分别说明核舟的大小,船舱的布局,船头3人的姿态神情,船背所刻之字等等,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6段为文章的第三部分,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以对雕刻者技术的赞叹收束全文。(解说:便于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文意,为下面的品味等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6)研习第3段。(1)船头3人中,为何先交代苏东坡的位置,可不可以先从佛印说起?(解说:由此问,引出关于说明顺序的话题,进而分析第3段乃至全文的说明顺序。)(2)何以看出船头3人中间坐的便是苏东坡?(解说:这一问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件雕刻品的主题是苏

7、武游赤壁,从而进一步理解这件雕刻品的文化内涵;二是弓l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从“山高月小”等引文,从人物身份等等来考虑。总之,是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3)共闯手卷表现出怎样的情调?(解说:这一问题是想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抓住人物的动作分析人物的心态;也可以让学生作简单表演,创设情境,体会当时3人的心情。)2讨论本文的中心。明确:细致描述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解说:这一讨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辨析能力,要把本文的如心与雕刻品即核

8、舟的主题区分开来。)四、背诵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