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30194

大小:363.79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7-08-01

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环境科学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1、依据和意义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计算人类的生态消费, 生态可持续性的测量工具, 是对国家或地区自然资产进行核算的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 其观点是把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换算成对土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反映资源消耗和废物吸收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该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由于其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 使该方法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我国于1999年引人了生态足迹分析理论, 并很快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被应用于分析研究一些省市和地区的

2、可持续发展。2、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概念自1992年由WilliamRees提出,在Maket协助下逐步完善以来,作为一种衡量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物物理定量评价工具,以其新颖的视角很快得到有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认可,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1 ] 。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逐渐成为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生态足迹的概念于1999年被引入国内,随后有关生态足迹的研究在国内迅速开展。   生态足迹理论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从而成为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3、的理论之一.江苏省正在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本文通过对江苏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加深了对全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认识,从而对生态省建设有若干启示,包括提高生态承载力;控制人口增长、提倡绿色生产与消费,尽可能减少生态足迹;追求集约型城市化,建设生态城市;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基本内容1)生态足迹概念的由来;2)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应用;3)生态足迹的现状和研究进展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步骤: 1、制定论文完成进度规划;

4、2、数据处理与数据计算;4、结果分析,完成论文的撰写。方法及措施: 通过查找各国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便了解生态足迹的发展现状 四、参考文献[1]孙施文.规划的本质意义及其困境[J].城市规划汇刊,1999,(2)12—15.[2]徐长久,万玉山,冯俊生,李定龙.我国环境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煤炭技术,2007,(3)15-17[3]林巍.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冲突的分析与处理的研究[J].给水排水,1996,(4)11-13[4]宋庆新.我国环境规划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资讯,2007,(24)20-25[5][日]岩佐茂. 环境的思想[ M]北

5、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5)21-24[6]张保伟.生态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博弈论思考[ J]理论与改革,2008,(6)12-15[7]熊易寒.市场脱嵌与环境冲突[ J] 读书,2007,(9)15-17[8]林培.环保民生指数2007 面面生态足迹[ N]中国建设报,2008(7)13-15[6]李福勤,华玉芝,孟文芳等.新生态足迹,生态学报,2000,14(l):63-65[7]MeteAzra.Floeeulationasatreatmentmethodforprintinginkwastewater.WaterEnvironmen

6、tReseareh,2000,72(6):680一687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环境科学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的由来,分析了生态足迹计算与各个领域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现状以及目前生态计算的一些难点与问题,同时我们也介绍了生态足迹在计算上如何改进等,同时研究了生态足迹的发展前景。关注生态效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这符合当前提倡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方式,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兼顾。[关键词] 生态足迹  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应用1.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

7、析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1]:(1)可以确定人类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和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够折算成生产和吸纳它们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地区总生态足迹用下式表示(EF):总的生态足迹等于人口数乘以人均生态足迹或者说等于人口数乘以人均占用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域6类。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生产能力差异很大,计算出的各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不能直接相加,因此必须对每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乘以均衡因子, 以转化为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目前采用的均衡

8、因子分别为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为1114,耕地和建筑用地为2182,草地为0154,水域为0122。因此,在计算人均生态足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