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文献综述】

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文献综述】

ID:437509

大小:7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8-02

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文献综述】_第1页
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文献综述】_第2页
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文献综述】_第3页
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文献综述】_第4页
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环境科学生态足迹的现状与发展综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的由来,分析了生态足迹计算与各个领域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现状以及目前生态计算的一些难点与问题,同时我们也介绍了生态足迹在计算上如何改进等,同时研究了生态足迹的发展前景。关注生态效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这符合当前提倡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方式,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兼顾。[关键词]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生态足迹应用1.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1]:(1)可以确定人类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和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2)这些资

2、源和废弃物能够折算成生产和吸纳它们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地区总生态足迹用下式表示(EF):总的生态足迹等于人口数乘以人均生态足迹或者说等于人口数乘以人均占用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域6类。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生产能力差异很大,计算出的各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不能直接相加,因此必须对每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乘以均衡因子,以转化为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目前采用的均衡因子分别为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为1114,耕地和建筑用地为2182,草地为0154,水域为0122。因此,在计算人均生态足迹时,需将各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乘以相

3、应的均衡因子。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区域实际提供给人类的所有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包括水域)的总和。生态足迹是用生产性土地面积度量一个确定人口或经济规模的资源消费和废物吸收水平的工具[2]。或者说,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测度问题[3]。总之,生态足迹是一种计算人类生态消费、衡量生态可持续性的测量工具,是测量可持续性的生态底线的衡量标准,是国家、地区自然资产核算的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生态足迹理论基于一个基本理论假设和两个基本事实。一个基本理论假设是: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用途是互

4、相排斥的,一块土地只能作为一种土地类型。例如,一块土地当它被用来作为草地时,就不能同时是林地、耕地及水域等其他类型的土地。两个基本事实: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生废物的数量;这些资源和废物能够转换成产生等量资源并能消解这些废物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足迹分析是在计算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的基础上,以二者之差(大于0为生态赤字;小于0为生态盈余)表征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公式(1))。ED=EC-EF(1)[1]式中ED为生态赤字(盈余);EF为总的生态足迹;EC为区域总生态容量。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满足一定规模人口需求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根据居民的消费项

5、目,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计算方法为:EF=N×ef=N×Eaai=N×Erjci/pi2式中: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aa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全球平均产量。生态容量是区域内部所能提供的各种类型的生产性土地的数量,计算方法为EC=N×ec=N×Eaj×rj×yj(j=1-6)(3)式中:N为人口数;ec为人均生态容量(hm2/人);a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yj=ylj/ywj,ylj指某国家或区域的j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ywj为

6、j类土地的世界平均生产力。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它是一个可比的、可测度、涉及系统性、公平性和发展度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该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计算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空间面积大小,并与给定人口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1-2]。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足迹研究工作还刚刚起步,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足迹研究工作还刚刚起步,只有少数学者对流域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如林巍等[3]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生态足迹分析和可持

7、续发展的定量研究;宋庆新等[4]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新疆艾比湖地区1985-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生态足迹的计算目前一般主要考虑耕地、牧草地、森林、建筑用地、化石能源地、水域六种因子,其计算模型如下[2]:EF=ef×N=Σ(Ci/EPi)×EQi=Σ(Pi+Ii-Ei)×EQi/EPi(i=l,2,3,…,6)(1)式中:EF为总生态足迹,ef为人均生态足迹,N为流域内人口总数,EPi为生态生产力(全球平均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