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发热

病理生理学——发热

ID:43030725

大小:1.15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25

病理生理学——发热_第1页
病理生理学——发热_第2页
病理生理学——发热_第3页
病理生理学——发热_第4页
病理生理学——发热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发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八章发热※概述※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的功能与代谢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一节概述一、正常体温的相关概念(Conceptsofnormalbodytemperature)1.正常体温(1)人和大部分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homothermalanimal)或温血动物(warm-bloodedanimal),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2)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0℃左右。腋窝:36.2—37.2℃舌下:36.5—37.5℃直肠:36.9—37.9℃(3)体温存在昼夜波动:清晨最低,午后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

2、超过1℃。(4)体温存在性别、年龄差异:女性的平均体温略高于男性0.2℃;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仅体表温度)。PS:正常的体温调节一、体温升高1、发热(fever)(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调节功能正常,调定点上移)发热(fever):在发热激活物(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称为发热。一般取腋下温度>37.5℃作为判定发热的标准。从这个概念来看,发热有三个关键要素:①病因:发热激活物②作用部位:体温调节中枢③作用的结果: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0.

3、5℃过程: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0.5℃)PS: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发热。2、过热(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亢进,调定点不变,体温升高,高于调定点)过热(Hyperthermia):指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是被动性体温升高。3、生理性体温升高某些生理状况也可使体温升高,可见于:♠剧烈运动(可使体

4、温上升3℃或更高)♠女性排卵后(月经前期)♠应激随生理过程的结束自动消失,不对机体产生危害,也无需治疗。小结:第二节发热的原因和机制Causesandmechanismsoffever)重点:发热激活物有哪些?内生致热原是如何产生的?种类和作用有哪些?内致热原如何进入并作用于体温中枢?中枢发热介质的种类和作用?体温是如何升高的?一、发热激活物(Pyrogenicactivator)外致热原(exogenouspyrogen)发热激活物: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5、。包括某些体内产物革兰阳性菌与外毒素细菌外致热原(微生物及其产物)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病毒其他微生物(真菌、寄生虫、螺旋体)发热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代谢产物(睾丸酮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体内产物(非微生物发热激活物)组织破坏产物1、外致热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发热的外来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都是机体外部的发热激活物,故将其称为外致热原(exogenouspyrogen)。(1)革兰氏阳性(G+)菌及其外毒素: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热方式:全菌体、外毒素、肽聚糖①全菌体:给家兔静脉

6、注射活的或加热杀死的葡萄球菌均能引起发热,同时血中EP含量增加,表明细菌颗粒被吞噬后可诱生EP。②外毒素:许多革兰阳性菌能分泌外毒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葡萄球菌)链球菌致热外毒素A、B、C(SPE-A、B、C,曾被称为猩红热毒素)白喉毒素(白喉杆菌)③肽聚糖: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骨架,在激活炎症反应上有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LPS(内毒素)相似的性质,亦具致热性,肽聚糖在体外能激活白细胞产生释放EP。(2)革兰氏阴性菌(G-)及其内毒素(endotoxin,ET)菌类:大

7、肠杆菌、伤寒杆菌、志贺氏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致热方式:ET是其主要致热成分。ET是G-菌的菌壁成分,为代表性的细菌致热原,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LPS),它由O-特异性侧链、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组成,其中脂质A是致热的主要成分。PS:1.研究证明:内毒素有极强的致热性。给家兔或犬静脉内注射ET后,在引起发热的同时,血清中可检测出大量EP。体外实验也证明,ET可刺激体外培养的白细胞产生和释放EP。2.内毒素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分子量大,可达1-2百万道尔吨,有较强的耐热性(160℃干热2

8、h方能破坏),一般灭菌方法不能消除。3.临床上常见的有输液反应(是临床上感到困惑的),大多是由于未灭活的ET引起。因此,临床上一定要灭活ET。(3)病毒:主要包括流感、麻疹或柯萨奇、SARS病毒等。实验证据:整体、细胞致热方式:人类的致病病毒多数为包膜病毒,包膜中的脂蛋白A是病毒的主要致热物质;另外实验证明,包膜中的血凝素也具有致热性。(4)其它微生物主要包括有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这些微生物的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