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摘录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摘录

ID:43038606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摘录_第1页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摘录_第2页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摘录_第3页
资源描述: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摘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们究竟怎样看待世界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加以评估:我们怎样定义一段关系;我们怎样定义一个人;我们怎样解释一个事件;以及我们对于改变抱有怎样的态度。在等级模式中,仅仅有一种关系存在:某些人处于优势,而某些人处于劣势。这是一种支配—服从式的安排。等级式的关系常常被描述为以下几种角色形式:父亲—孩子、老板—工人、老师—学生。对于那些利用关系来达到支配他人目的的人来说,他人就是顺应和服从的个体。人们的成长仍旧不断面临着许多外部的期待和对比。标准和判断存在于人际、政治,以及家庭的层次中。当接受了我们的价值来自于外部自我这一观点之后,我们将

2、试图在长时间内保持顺从,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服从来获得别人的接纳。那些以支配—服从模式为基准的的人,那些坚持顺从的人,以及那些寻找唯一正确答案不喜欢变化的出现。人们有时宁可选择一种熟悉的功能不良的反应方式,也不会去选择未知的改进方式或是令人舒适的模式。生存姿态讨好当我们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讨好是四种主要的反应方式之一。讨好他人时,我们漠视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我们的权利拱手让给他人,并对所有的事情点头称是。讨好者会对他们在交往中的人和情境予以充分的尊重,但却毫不在意他或她自己的真实感受。讨好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

3、因此在大部分的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接纳。然而,讨好与具有表里一致性的使他人愉快的尝试截然不同。讨好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它否定我们的自尊,并传递给人们这样的信息:我们是不重要的。当我们讨好别人时,即便自己感觉不好,也会对别人和颜悦色。讨好者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忙于平息各种麻烦。只要人们看上去有一点点痛苦,我们都把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献给对方,以减少他们的困扰和麻烦。我们会表现得好像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决他们的问题。除此以外,我们还会坚持为那些出错的事情背负责骂。责备责备是一种与讨好截然相反的姿态。责备的姿态用不一

4、致的方式反映了这样一条社会准则,即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借口、麻烦或辱骂。我们决不可以表现得“软弱”。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断烦扰和指责其他人或是环境。责备意味着藐视他人,而认为只有自己和情境是需要考虑的。由于具有爆发性的特点,我们当中那些经常责备他人的人,也会时常断绝自己与其他人的亲密关系。我们将大量时间用于自我惩罚和自我放逐。而当我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又常常会酣畅淋漓地大哭,并声称如果不是因为其他人的缘故,我们就会一切都好。超理智超理智的沟通模式漠视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表现得超理智意味着仅仅关注环

5、境背景,并且通常仅限于数据和逻辑水平。当人们与我们交谈时,我们滔滔不绝地发表看似绝对正确的意见,显得明智而善辩。人们常常会混淆超理智和智慧。作为超理智的沟通者,我们无论是说话还是思考都力求尽善尽美,不断运用复杂的术语,琐碎的细节,以及详尽的描述。我们通过变成一个学术上的沙文主义者来获得快感,从不为听众根本不能理解而感到困扰。当表现得超理智时,我们退出人群,承受孤独。人们将我们看做是严厉的、原则性的、令人烦闷的,或是强迫性的个体。打岔第四种生存状态被称为打岔,这种姿态常和搞笑或滑稽相混淆。打岔模式是超理智的对立面。与打岔者相比

6、,那些超理智的人通常显得沉默而稳定。对于打岔姿态的人们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打岔者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社会会给打岔者贴上自主和快乐的标签。人们常常对他们的出现充满欢喜,因为他们总是可以打破各种绝望的氛围。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客体上。讨好怀有关心的种子;指责含有自我肯定的种子;超理智具有理智的种子;打岔则是创造力与弹性的种子。因此问题不在于不一致的沟通姿态本身,而是人们如何使用它们以及是否具有弹性与觉察。这种由失衡的模式中找到正面潜能种子的想

7、法,运用转化而非全然去除缺点的介入角度,是萨提尔模式最极富人性的一部份。三种防御机制向他人投射意味着试图将我们自己的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这样做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自己的内疚感,但是却让我们放弃了个人责任感。由于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一责任,也没有人尝试进行改变,投射的做法强化了现状。否认是人们熟知的一种防御机制。如果我们否认有问题存在,就不用再关心它或是对它负责。同样,这种防御机制也是生存模式的一部分,通常已经不再被需要。然而在找到一种更加现实意义的知觉、期望和行为之前,我们不得不一直使用这种机制。忽视是这样一种防御机制,指我们虽

8、然承认某个情景或模式存在,却避免面对任何可能的改变。拖延常常与忽视相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模式渐渐变得熟悉,让我们乐于接受,从而难以改变。随着我们不断增强察觉,不断减少自己“扣帽子”的习惯,不断消除自己的刻板印象,我们也就逐渐能够与我们自己和别人形成更好的联结。按照我们自己的印象来与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