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采薇教案 (2)

氓-采薇教案 (2)

ID:43048866

大小:4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4

氓-采薇教案 (2)_第1页
氓-采薇教案 (2)_第2页
氓-采薇教案 (2)_第3页
氓-采薇教案 (2)_第4页
氓-采薇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氓-采薇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氓》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丰富人文积累; 2、体味本诗赋、比、兴艺术手法及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3、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思想与生活。教学设想:启发参与,适当分析,强化朗读教学重点:分析恋爱阶段,男女双方性格特点及比兴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出了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尹人,在水一方”,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是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这些都是诗经

2、当中描写爱情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二、《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11“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

3、“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

4、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情感线索,把握人物形象(方法:诵读和语言赏析。)(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叙事的?(板书:思路)(211)、在这场情感生活的变故当中,女子的情感变化如何?(板书:情感)(3)、可见女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板书)(4)、《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

5、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板书设计:(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至五章          第六章(手法)    叙述                抒情、议论          对比(情感)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四、下面,我们进一步来感知全诗,请大家注意情节发展各部分的感情基

6、调。分章提示,逐章朗读?第一章,提示氓、蚩蚩、匪、即、顿丘、愆期、将等字词音义,“秋以为期”的句式特点(“以秋为期”的倒装)。问题:这一章从故事情节来说处于什么阶段?人物给人什么印象?感情基调如何把握?学生回答,要点:写“我”与“氓”开始接触到进入恋爱。“我”是真诚纯朴的;“氓”是“蚩蚩”的,一付忠厚的样子。感情基调应该是热情幸福的。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情感基调。第二章,提示垝垣、复关、载、筮、咎、贿迁等字词音义,“1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的翻译。问题:这一章又处于什么阶段?人物又给人什么印象?学生回答,要点:写“我”与“氓”由热恋而进入婚姻。本章突出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足见“我”用情之专

7、、思念之深。感情基调同样应该是热情幸福的。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情感基调。第三章,提示沃若、于嗟、桑葚、说等字词音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翻译。问题:这一章为什么提到桑葚,又提到斑鸠?本章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感情基调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提到桑葚、斑鸠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桑叶沃若,用以喻女子青春好年华,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喻);“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