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ID:43053489

大小:25.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1页
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2页
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攻击行为成因及对策分析以重庆“魔鬼女孩”为例的探讨摘要:一名10岁女孩在重庆-•座高楼殴打幼儿的视频引起了全屮国的关注,美国《纽约时报》称她为“魔鬼女孩”。在对于其行为震惊的同时,“魔鬼女孩”炼成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本文从社会和个体的角度分析了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强调改善家庭氛围和教冇方式,净化社会环境和风气,通过不断加强心理素质,及时疏导心理障碍,以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关键词:魔鬼女孩;心理疏导;社会环境近年来,儿童攻击行为在我国屡冇发生。2013年11月25号,重庆市长寿区,一个1背着书包的马尾辫女孩将

2、一个1岁多的男孩扔到电梯地上踢打,后来从电梯将其抱回自己25楼的家屮,然后把小男孩扔下高高的阳台,所幸的是小男孩撞到小区草地上的树从里活了下來。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个马尾辫女孩年仅10岁,背着书包的无辜形象和她极端残暴的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纽约时报》称其她为“魔鬼女孩”。此事件一出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公众的愤怒瞬间被点燃。受害儿童的母亲说:“作为一位母亲,我强烈要求将这个魔鬼女孩和她的家庭受到重罚,判死刑或者20年监禁。”“如果我们处于人性放过她,十年后她会成为女版开膛手杰克。”当事人的父母表示,女孩打小男孩因为他产生了

3、生气的表情,而女孩想让小男孩对她笑,友好些。认为是口己女儿的表达方式有问题,至于摔下阳台是他们玩耍时小男孩自己掉下去的。邻居告诉媒体小女孩喜欢小孩子,但是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有礼貌,而是直接上去抱孩子,有时还使劲掐小孩子的脸,甚至把小孩子弄哭。据女孩的同班同学说,女孩喜欢蜗牛,曾把蜗牛捏碎,曾经展示过自己车祸留下的伤疤,并且告诉他们自己想把小孩放进包里扔到楼2无论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信息不全面的基础上评判一个人确实会产生偏颇其至错误,但至少我认为小女孩的行为需耍矫正,而不是她妈妈带英去新疆一走了之。尽管小女孩未到负刑事

4、责任的年龄,但这个事件不是小孩间简单的打架行为,我觉得是恶性暴力行为,如果没有追究责任,不仅会伤害小女孩自己,使孩子觉得自己即使犯了罪也没事,并且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岁的人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以后在同样的情况下,她会不会选择同样的或者类似的暴力行为来发泄口己的戾气?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小女孩以后能够分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吗?能否预料事情的后果,区分事情的轻重呢?虽然社会学和心理学上研究表明,儿童要达到12岁才能掌管自己的一切,

5、能分辨对错产生成熟的道德观念则12岁到13岁才开始发展。但不能仅仅因为年龄就不用承担后果,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出的事情付出代价。犯错了就需要改过自新,需要进行矫」F,需要心理辅导。而法律对于此事件不予处理很可能会加重小孩子模仿效仿的力度“信不信我弄死你,我未满14岁”这样的校园暴力也可能会愈发严重。10岁本是童真快乐的年龄,是世界观价值观认知观逐步成型的阶段,女孩所表现出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残忍与冷漠令人震惊愤慨,也叫人匪夷所思,悲剧的根源是什么,谁该对此负责?“魔鬼女孩”炼成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人类行为的发生是个体

6、和社会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攻击行为也不例外。首先从个体因素分析小女孩的暴力行为。个体遗传基因、性别差异等生理特质会彩响攻击行为的发生,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冇攻击性行为的父母,其子女往往也有攻击行为。据称“魔鬼女孩”也被父母打过,下手较狠的创伤性经验深深嵌入了她的内心,一个人的被伤害、压抑感、攻击性越深,它的发作往往越狠。孩子有时也有残忍的天性,只是没有得到充分的教化,家暴行为就是给小女孩内心种植恶念,暴力的根源往往也是被暴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攻击行为的动因是其特殊的人格结构和人格形式屮的核心要素,即特殊的性格和特殊

7、的自我是意识造成的。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不良的个体特征及反社会性人格如:易冲动、内控力差、焦虑紧张、缺乏同情心和内疚感、不害怕惩罚等在一定程度上与攻击行为是呈正相关的。同时小女孩的攻击行为也和她严重的心理失衡有关,攻击行为是受攻击心理直接驱动的,攻击心理是受到挫折的直接反应,小女孩希望可以逗小男孩开心或者让他笑一笑,但实现此目标的活动屮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冇可能是哄孩子的方法手段不正确,她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会产生紧张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导致不满与愤怒,产生攻击心理。另一种可能是小女孩进行转移,寻找替代性的报复方案,

8、对比自己弱或者不可能反抗的人进行发泄。此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小姑娘是否具有“反社会人格”,小姑娘具有此人格,这种人格内蕴含着指向他人,他人又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心里上对他人施暴具冇“反社会”的心理效果。其次我从社会环境来谈谈,首先是社会风气,一般来说社会风气不好,暴力事件频发,对于居住在风气不好的地方的人來说,攻击倾向越易产生,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