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之《春望》

25杜甫诗三首之《春望》

ID:43057959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25杜甫诗三首之《春望》_第1页
25杜甫诗三首之《春望》_第2页
25杜甫诗三首之《春望》_第3页
资源描述:

《25杜甫诗三首之《春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望》文本解读原文: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文本解读:《春望》是杜诗的名作之一。初读文本,从题目上看,“春望”应该写的是春天所望之景。作者是我们熟悉的“诗圣”杜甫,而杜甫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泰斗,他所写的诗歌更多的反应的是他所处年代的人民百姓因战乱而过着的苦难黑暗生活。从“烽火”可以推测本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也倾向于对战争带来的不幸灾难生活的批判、无奈及感慨。联系历史背景资料,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756)六月,叛军攻陷潼关

2、,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鄜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757)春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繁盛,本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可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昔日繁盛、辉煌的国际化大都市变得萧条破败、人烟稀少、荒草遍地的景象,想到国破家散,不免感慨万端。诗歌写所望之景,抒发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人之情。细读文本,前四句融情入景,后四句叙事抒情。具体分析,第一二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门见山,开

3、篇点题,紧扣题目“望”字,写出春天所望之景:山河依旧,春天的长安城草木深深。从一“破”字,说明国都长安被攻破,“深”点出草木茂盛,而联系“破”就突出草盛人稀。繁盛、辉煌的国际化大都市长安,春天三月,本应是春回大地、鸟语花香、生气勃勃的,而现在却是变得萧条破败、人烟稀少,荒草遍地。通过盛衰的对比,诗人的无限感慨之情可想而知。作者面对这样的景象,心情究竟有多痛苦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见美丽的花会落泪,听到动听的鸟鸣会觉得惊心。通过“感时”“恨别”,清楚地体会出作者感伤时世、怅恨离别之情。国破是悲哀的,山河依在,花鸟无情,自

4、然的花鸟不会因此而流泪惊心。这所溅之泪所惊之心其实都是写诗人。为什么那么容易落泪,为什么那么怅恨离别,因为每一次都有可能是生离,死别。而这种深沉的感情,作者把之融进花鸟之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究竟痛苦到怎样的程度。因国而忧,感伤时世,仅仅这样就可以了吗?诗歌自然过渡到五六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连天,一直持续到三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连”说明战火不断,时间持久,在战乱中,人民的生活会怎样?百姓苦啊——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百姓流离失所,亲人散失。诗人也是千千万万百姓中的一员,诗人也与家人散失,消息断绝,家人的情况究竟

5、如何呢?只能寄托从家书上了解一二。可战乱的年代,家书是那么容易收到的吗?所以承载家人信息的家书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抵万金”。而家书迟迟未到,诗人内心是何等的煎熬啊!单单诗人一人是这样吗?在战乱的年代,谁又能幸免呢?作者伫立远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怀着满腔的忧国忧民,思家念亲之情,无法派遣,只能站在那凝望,一直站,一直想,一直忧愁,一直痛苦,手也只能一直不自觉地搔着花白的头发,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啊。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一个细微的动作“搔”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望着衰败之景,想着远方的家人,那时才四十多岁作者,却已满头白发,

6、甚至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可见作者愁思之重。读了全诗,我们明白,诗歌着一“望”字,不单单写所望之景,也写出作者的期望。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感伤时势,思念亲人,融情入景,符合“史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