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课例分析

摩擦力教学课例分析

ID:43094420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摩擦力教学课例分析_第1页
摩擦力教学课例分析_第2页
摩擦力教学课例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摩擦力教学课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学案例分析市二中李登高一、课程背景材料《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本节课内容多、摩擦力的概念抽象,而且学生在探究时课堂秩序不易把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演示:⑴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滑动,测出摩擦力的大小;⑵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测出摩擦力的大小;⑶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测出每次摩擦力的大小;⑷将结论说给学生听,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并练习,对学生而言确实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通过学生课前体验自

2、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逐渐变慢,感受到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导入新课,以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分组实验并获得结论。然而事与愿违,探究在一片嘈杂声中结束,很少学生得出结论,不少学生茫茫然一节课,究其原因,首先我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背景。试想,科学家在没有认识到这个结论之前,经过了多少个春秋的艰苦奋斗才有今天的结果,要想让学生通过一节课就得出结论,实在是太难了;其次为了学生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老师应该事先设计合理有趣情境,让学生知道探究的目的与大致做法;最后是老师应该考虑安排课堂的进程,

3、不能由学生天马行空。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设计教案时进行了改进,以与探究紧密联系的实验和问题引入新课,效果很好。二、课前预习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安排十分钟时间在平直路面上骑自行车,然后停止用力让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滑行,观察现象,然后思考产生的原因。三、教学片断首先通过学生课前体验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逐渐变慢,感受到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导入新课,以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演示两个实验如图1实验(1):将长木板一端抬高30厘米左右,形成斜面,将火柴盒及长木块同时放在其上,观察木块和火柴的运动情况(火柴和木块都不下滑)。师:木块和火柴受到摩擦力没

4、有?生:受到摩擦力。师:朝哪个方向?生:沿斜面向上。实验(2):将长木板抬高到40厘米左右,将同样的火柴盒和长木块同时平放在斜面上,观察木块和火柴的运动情况(这时火柴盒下滑,木块不下滑)。师:木块和火柴它们受不受摩擦力?生:辩论,多数同学说受摩擦力,少数同学说火柴盒不受摩擦力,原因是火柴盒下滑了。师:建议学生让橡皮从他手臂上滑下,体会感觉。师:为什么火柴盒有时不下滑,有时下滑?生:火柴盒倾斜大,压长木板轻一些。师:为什么有的下滑,有的不下滑?生: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说火柴盒受摩擦力小。然后将木块侧放(面积减少),观察(还是不下滑);火柴盒侧放,观察(不下

5、滑了)师:木块和火柴它们受不受摩擦力?生:受到摩擦力。师:为什么火柴盒平放下滑,侧放不下滑?生:互相讨论。有学生提出要看一看实验器材。师:你觉得这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气氛热烈,大致的几种结果是:①、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②、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④、压力大小;⑤物重的大小;接下来,老师成了旁观者和导师,学生开始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而进行实验操作,秩序井然。最终虽然由于时间紧凑,没有将在设计中的巩固练习完成,但大部分学生从自己的操作中知道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且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意犹未尽。三、反思与评价这一堂课的导入

6、有两个非常巧妙的地方,第一个是巧设实验情景,冥冥之中将探究的目标,探究的操作过程告诉了学生,学生变得“心中有数”。如:让学生把橡皮从手臂上滑下——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火柴盒与木块比较——压力不同,平放与侧放比较——接触面积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控制变量法,成就感油然而生,第二是巧设问题情景,循循善诱,扫清学生实验探究中的困惑,老师没给结论,都是学生讨论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关于木块与火柴盒静止在倾斜的长木板受不受摩擦力,关于火柴盒平面与侧面的差别。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即学习物

7、理的概念、理论和实验技能等,认识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实验,学习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思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感受自然的和谐与奇妙,领悟其中的意义,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有利于课堂的情境,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

8、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从本节课的导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实验情境、问题情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