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ID:43101139

大小:2.88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9-30

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通常是一种能对学生的各种感官产生刺激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构成的,开展地理学习活动的环境,是产生地理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新课改的重点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因此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方法,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几种情境的创设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几种情境的创设1、创设导入情境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情境,吸

2、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一步例如:在学习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时先展示以下情景资料。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这一切都源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面对如此局面,我们不禁思索:人类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每个地球人都

3、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样的情境资料一下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后面的学习.学习“自然灾害”时,首先播放一段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图片或录象。或者播放1976年唐山地震及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带来巨大灾难的图片及录象汶川大地震这些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内心震撼力,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再如:学习必修1中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可以先让几个学生向大家展示他们在海南岛、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地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内蒙古草原新疆海南云南(西双

4、版纳)西藏学生获得了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起深入学习的动机例如在学习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前,一曲《太湖美》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产生了浓烈的情感兴趣。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许多歌曲、诗词、俗语与地球运动、宇宙空间概念、山川河湖、天气气候、地形变迁等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如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诗句,描述江淮地区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还有描述横断山区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贵阳地区的“地无三里平,人无三

5、分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用它们来导入新课,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想象的魅力上海上海联想到发散能源能源分类能源安全能源分布能源特点相关主干知识链接⑴循环经济理论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创设导入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在和现实情况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不是老师在“教教材”,而是大家在“用教材”,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障碍,产生疑问,将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这是启迪思维的重要途径

6、例如:在学习必修1“地球的运动”中有关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每天晚上在自家阳台上观察星空,同样是晴朗而没有月色的夜晚,今晚21时见到的星空和昨晚21时见到的星空是否相同?为什么?自转周期参照物自转角度时间是否真正周期恒星日某一恒星360°23时56分4秒是太阳日太阳360°59′24小时否思考?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之后,水兵们发现,在航海中丢失了整整一天!为什么?紧接着还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个孕妇乘轮船由上海去旧金山,在临近日界线时生一女孩

7、,越过日界线后,又生一个男孩,只按生辰日期计算女孩是姐姐还是妹妹?在学习“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可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再如:在学习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中人口迁移的概念时可设计以下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小林从无锡去厦门旅游一周;小王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去北京工作并定居;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小红随父母从无锡城南搬到城北居住,并从三高中转学到市北高中等这些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也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和“经历”,提倡

8、将实验引入课堂,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构建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可设计一个“模拟海陆间循环”的实验,实验方案如下:材料:一个长约80厘米、高30厘米、宽40厘米的玻璃缸,沙子、高15厘米的玻璃瓶、塑料薄膜、橡皮筋、小石块。步骤:(1)在玻璃缸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覆盖整个缸底,约高10厘米。把装满沙子的玻璃瓶放在缸中。(2)用塑料薄膜盖住缸口,并用橡皮筋扎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