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赛林论文提纲

黄赛林论文提纲

ID:43103369

大小:38.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黄赛林论文提纲_第1页
黄赛林论文提纲_第2页
黄赛林论文提纲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赛林论文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文提纲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的系统驱动仿真及设计作者:黄赛林指导教师:过继红(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西吉安343009)【摘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以单片机为控制器的系统的硬件、软件控制直流电机运转情况的设计等问题。该系统选用AT89S52单片机芯片和L298芯片为核心,由驱动电路、键盘、电机运转稳定电路等构成。它能够实现用单片机发出信号通过L298对电机的驱动,运用PWM脉宽调制的方法调整电机的运行状态。硬件设计方面,L298是双H桥驱动集成电路,解决了用六个MOS管组成的H桥输出电压不够的问题。另外,键

2、盘相应的按键与单片机的P1口相连,运用中断的方法使电机执行相应操作。直流电机的运转速度及其正反转工作状态,可以通过流水灯的闪亮频率和引线到示波器进行观察。软件设计采用了C语言的编程方法,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占空比来调节电机的转速。对于按键的按下做了跳转的程序。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软硬件设计方面均采取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L298;直流电机。一、研究目标及内容1.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如何运用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现直流电机的系统驱动仿真。2.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单片机

3、发出信号通过L298对电机的驱动,运用PWM脉宽调制的方法调整电机的运行状态。二、设计方案的分析与选定1.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比较(1)电机调速控制模块方案:方案一: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电动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方案二:采用由达林顿管组成的H型PWM电路。用单片机控制达林顿管使之工作在占空比可调的开关状态,精确调整电动机转速。方案三:采用L298驱动电机,因其内部有两组H桥,驱动电流2A,40V正好满足设计要求,而且驱动电路简单。(2)PWM调速工作方式选择方案:方案一:双极性工作制。双极性工作制是

4、在一个脉冲周期内,单片机两控制口各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两信号高低电平相反,两信号的高电平时差决定电动机的转向和转速。方案二:单极性工作制。单极性工作制是单片机控制口一端置低电平,另一端输出PWM信号,两口的输出切换和对PWM的占空比调节决定电动机的转向和转速。2.设计方案的选定(1)电机调速控制模块:兼于方案三调速特性优良、调整平滑、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大,因此本设计采用方案三。(2)PWM调速工作方式选择:由于单极性工作制电压波开中的交流成分比双极性工作制的小,其电流的最大波动也比双极性工作制的小,所以我们采用

5、了单极性工作制。三、系统总体分析与规划1.电路框架结构根据以上的分析,设计电路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MCU时钟复位电路键盘显示电路电机驱动回路2.分块设计本设计主要分成三大模块,(一)输入模块,输入模块由六个独立键盘构成,用于实现直流电机运行状态的设置。(二)输出模块,输出模块使用六个LED管实现电机运转速度的直观显示。(三)驱动模块,驱动采用L298,实现无级调速,电路搭建简单。四、主要元件的选择在本次设计中主要使用到由ATMEL公司生产的AT89S52型号的单片机,SGS公司生产的L298驱动器、LED等元

6、件。五、软件设计1.程序设计思路本程序采用分块设计的思想,先写出各主要功能函数,然后在主函数中调用各功能函数即可。2.各主要功能函数介绍各个主要功能函数介绍如下。(1)voidt0(void)interrupt1using0定时器0中断。(2)voidjiasu(void)直流电机运转速度加速函数,用于电机运转加速。(3)voidjiansu(void)直流电机运转速度减速函数,用于电机运转减速。(4)voidmain()程序主函数。六、功能仿真1软件仿真软件仿真主要用于检查程序是否按预期的运行,软件仿真可以使

7、用keil软件实现。2硬件仿真硬件仿真用于检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硬件仿真使用Proteus软件。3仿真结果按下键盘实现直流电机的正转、反转、加速、减速,同时利用LED流水灯的亮度对直流电机的正、反转速度实现直观的测量。七、参考文献[1]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宇光.单片机应用新技术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3]赵佩华.单片机接口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楼然苗,李光飞.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8、[5]余永权等.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陈汝全.实用微机与单片机控制技术[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7]张志良.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付家才.单片机控制工程实践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丁元杰.单片机微机原理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