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读老子

从《道德经》读老子

ID:43121049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6

从《道德经》读老子_第1页
从《道德经》读老子_第2页
从《道德经》读老子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道德经》读老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道德经》读老子老子,乂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淫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Z-,存世有《道德经》(又称《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索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冇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古今中外,解释《道徳经》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籍的作者都认为别人解释的《道德经》有失偏颇。可是至今,仍有学者出版书籍,重新解释。这些事实一再说明《道德经》“非常道”。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我觉

2、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犬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了的反应,我白己就是如此。”在哲学家看来,《道徳经》是谈哲学的元典;在政治家看来,《道德经》是谈治国治政的要籍;在军事家看来,《道德经》是谈兵法的兵书;在道家看来,《道徳经》是道家学说的一部奠基之作;在道教看来,《道徳经》是道教的最重要的一木正经;在艺术家看来,《道德经》是谈艺术、审美的经典;在养生家看来,《道德经》是谈养生长寿的必读Z书;在大众看來,《道德经》是教诲你生存、生长、生活、生成、生命的

3、智慧经典。每一类人读《道徳经》、每一个人读《道徳经》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感触、感悟。由此可见《道德经》那独特的魅力,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清代魏源有云:“盖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其言常通于是三者。”(《老子木义》)《道德经》的智慧包含了三个层面,或说三个方面:一是,通向哲学智慧之域,即是“明道”;二是,通向修身养性Z路,即是“治身”;三是,通向事业成功Z途,即是“治人”,当然也包含“治业”。此三者又是上下沟通,里外交通,左右互通,彼此旁通,由此种种融通汇通,则人生自然成功。成功而又能身退,则自然“

4、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此即是不朽之生命,是为生命之至境了。确实,学《道德经》而能开慧明道,则自有哲思而不昏昧于道,自具睿智而不暗障于理,从而能洞穿事物Z真相,超越于浑噩Z上,飞翔于明净Z境。如果能以此“修身”,则“微妙玄通,深不可测”(《道德经》I•五章),“以木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庄子•天下》)。能以此“治人”、“治业”,则可以“不争而善胜”(《道徳经》七十三章)、“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道德经》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老子那讲究行自然无为之道的哲学

5、思想。老子处事取怀柔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认自然之法则“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发展层次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行为表现为“功成,名遂,身退”;修为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理想世界“口然3核心思想“道德”;哲学思辨为“有无3对应表现为“刚柔”。我们今天所谈论的“道”,就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老了始终没有界定明确定义,因为在老了看來,“道可道,非常道”,“可道”的,注定不是“常道”,能说出子出寅卯的道,只能是具体小道,不可能是根本大道。换一种断句方式,即

6、“道可,道非,常道”,再看是什么意思:“道”似乎是什么,“道”似乎又不是什么,“道”可以谈论,但绝对谈论不清楚,谈论不透彻,这,就是“常道”。那么,老子所说的“常道”,到底是指什么呢?我的理解是,这个“常道”,应该是稳定的、永恒的,它是一切合理存在的总根本和总规律,是一切相对真理的总和,是宇宙及其间一切事物的普遍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于道的理,才是大道Z理;合于道的行为,才是大道Z德;合于道的规矩,才是大道之法;合于道的智慧,才是大智慧;合于道的发展,才是真发展。“道”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以为,应该是顺乎自然。老子在《道德

7、经》第二十五章明确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口然”。人应该取法于地,地应该取法于天,天应该取法于道,道应该取法于自然。我以为,“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就是《道德经》的主旨,是纲领,是灵魂,是主题词。合于“自然”,就是合“道”,不合于“自然”,就是不合“道”,所谓合“道”,即顺乎自然。从静态上说,没有任何污染的自然而然,一切都保持自然的木性,是最美的,是最“道”的。从动态上说,天地不被毁损,生存状态不被毁损,社会发展不违口然法则,做人不扭曲自然天性,谋事不违自然规律,就合丁•道法,就是顺乎自然,就是道法口然。《道德经

8、》一书,一方面就如汉代辕固生所称,老子书为“家人言”。这就是有些地方通俗、简明得就像在家里谈论一样。但是,一方面却并非全是如此。《道徳经》是哲学的诗,诗的哲学。字虽少而意多,句虽短而旨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