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第十课《二谛:开启中观门扉的钥匙》学修笔记

第二册第十课《二谛:开启中观门扉的钥匙》学修笔记

ID:43121200

大小:8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7

第二册第十课《二谛:开启中观门扉的钥匙》学修笔记_第1页
第二册第十课《二谛:开启中观门扉的钥匙》学修笔记_第2页
第二册第十课《二谛:开启中观门扉的钥匙》学修笔记_第3页
第二册第十课《二谛:开启中观门扉的钥匙》学修笔记_第4页
第二册第十课《二谛:开启中观门扉的钥匙》学修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册第十课《二谛:开启中观门扉的钥匙》学修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慧灯禅修班教材(二)学修笔记第十课《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本材料由慧灯禅修班(北京地区)师兄发心整理,分享的目的是方便学员掌握学习重点,明确学修思路。本笔记屈内部学修资料笔记,仅供参考、勿作随意传播,以免以盲导盲、以成违缘。每课笔记一般分为五部分:一、法义概述:木期法义及提要二、学修引导:以提纲的形式对学修进行引导三、学修检验:班级共修或复习时引导学员自我检验四、要点提示:本期法义中一些重点、难点的说明与引导五、参考资料:摘录或节选上师相关教言辅助本期法义理解感恩上师!感恩三宝!感恩同行善友!一、法义概述:本期法义及提要上期

2、法义中,上师说“二谛与四谛在佛教屮都是非常重要的常识,如果能够了解,就会对自己的修行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同吋,四谛的学习是以苦谛及其四种行相为重点的,对于道谛和灭谛宣讲的较少。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证悟空性?如何修习以证悟空性呢?本期法义从分开二谛入手,宣讲了凡夫如何在世俗谛中推翻自己的执着,进而二谛双运、证悟空性,打开中观门康。本期法义对于纠正我们佛法认知中的诸多错乱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我们修学的正见和信心。二、学修引导:以提纲的形式对学修进行引导1概述1.1中观的分别:中观与大中观1.1.1屮观:佛陀第二转法轮的空性思

3、想(1)论典:龙树菩萨《中观六论》、寂天菩萨《入行论》智慧品、月称菩萨的《入中论》等;(2)证悟空性必须要有中观的概念才行。1.1.2大中观:指他空中观或如来藏中观(1)相交中观,多了佛陀第三转法轮宣讲的远离一切执着的“光明(2)是最究竟的内容【参考资料1]慈诚罗珠堪布•证悟如来藏的次第(摘自慧灯之光九《V赞法界颂〉浅释》)【辅助理解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的次第关系】【参考资料2】慈诚罗珠堪布.三转法轮的次第(摘自慧灯之光九《<赞法界颂〉浅释》)【辅助理解“三转法轮”】1.2分开二谛的必要性1.2.1中观和大中观都需要分二谛;二谛涵

4、盖了所有中观的含义,分开二谛至关重要;1.2.2不分二谛,就会在理解上产生错乱。分开二谛,就是为了推翻自己原有的反复的错误观点。【参考资料3]慈诚罗珠堪布•胜义谛与世俗谛(摘自慧灯之光四《四依法》)【辅助理解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关系】1.3学习二谛的重要性:本期法义宣讲的是既简单又关键一些问题。这既是理论又是修法的,是我们必须了解。1.3.1听闻空性,千载难逢,可以在心田播下种子并在不久的将来成熟;1.3.2不了解空性,就很难做到三殊胜修法中的“无缘殊胜”;1.3.3凡是想解脱的人,必须证悟空性。通过闻思具足止知止见,是为实修“开绿

5、灯”。岀离心、菩提心和空性对于真正的解脱缺一不可。2中观及二谛的含义及其取舍2.1中观的含义:远离一切执着,远离一切二边(1)二边是指凡夫的执着;(2)真止了解中观,必须自己亲身体会;2.2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含义胜义谛世俗谛①凡夫眼耳鼻舌身意从未接近过的境界凡夫在二十四小吋所接触的一切②空性、光明、和平的世界,世界也是其假名,是万物最究竟的本来面目世人眼耳鼻舌身识所创造出来的,如幻如梦的梦幻世界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或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所说的“世人与我争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6、佛所说的“我不与世人争论”④佛、菩萨和一些证悟了的凡夫随时可以进入,普通凡夫可以通过中观的逻辑证实其存在。平时我们前五识所能感受到的,第六意识所能思维到的一切都属于世俗谛。⑤在每一个物质上,都存在世俗谛和胜义谛这两个层面;凡夫六识无法超越自身局限;学习中观理论,可以认识胜义谛的层面;彻底到达胜义谛,就会永恒地度化众生。⑥取舍凡夫一直都在世俗谛中,佛始终在胜义谛中,一地以上的菩萨往来其间;凡夫需要做什么呢?(1)超越世俗谛,认识到胜义谛的存在;(2)通过二谛比较,认识到世俗谛世界的虚幻;(3)如理修行,现象世界逐渐消失直到无影无踪

7、,证得如来藏光明。3世俗谛为何如幻如梦3.1引导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推翻自己眼耳鼻舌的观点。这里宣讲的就是从一般人平常只能感觉到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名词解释】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个蕴;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Z内六处,和色、声、香、味、触、法Z外六处;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3.2抉择外在的物质世界如梦如幻3.2.1物质世界的实在性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感觉;3.2.2寻找“物质存在”的证据:“物质存在”的证据最终是由眼耳鼻舌身做主的,但它们是靠不住的3.2.3寻找“当下不是梦境”的证据:梦境和现

8、实两个世界没有木质的差别,都是虚幻的3.3.4寻找物质的“本体”中观对于物质进行分别的逻辑,分到几点回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切物质都是在空性中产生,在空性屮毁灭,现在也离不开空性【名词解释】五相或七相木车因:龙树菩萨通过五种逻辑,来抉择“人我”的观点是错误的。月称菩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